APP下载

浅谈互助小组教学模式中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性

2019-10-08曹丽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学困生有效性

曹丽华

【摘要】新课程变革建议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形式,互助小组学习是目前深受广大老师喜爱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互助小组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成了一些学习优秀学生的展现舞台,学困生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参与学习的热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等现象,造成两极分化严重。所以,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中,教师重视对学困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决定互助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学困生  互助小组  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个人微型课题“在初中数学学困生课外辅导中充分发挥互助小组的作用”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511)。

【中图分类号】G6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201-01

一、实施互助小组教学模式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协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跃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进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退出教学舞台,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会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小组互助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动性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教师只是点拨和辅助。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

二、互助小组在学困生学习有效性方面的运用

(一)合理组建小组,确保学困生的参与权

“爱”是孩子需求的,但更需要的是被理解。老师在关注优等生的同时不要忘记还有一批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大多数的学困生并不是拒绝学习,只是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帮助,逐渐积累发展而成。组建小组时,老师要以帮扶学困生为主要目标,采取“梯形分布、自愿组合”的方式。每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保障学生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既有协作又有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互助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让学习困难的孩子在互助中时时提升,踊跃参加。学生在互助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为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内部有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由于采取了自愿组合的原则,学生之间交流没有障碍,互助才能顺畅进行。学困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参与小组活动,才会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极大地激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转变思想,培养学困生的合作意识

俗话说,思想认识决定一切。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召开互助小组会议,耐心地向小组成员解释学习中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尤其是关心学困生的思想,消除这些孩子的顾虑。笔者在采用互助小组教学模式时,有一名叫严树的学困生,小升初数学成绩31分。他的好朋友性格非常内向,学习认真踏实。不善于表现自我,他们俩加入同一个小组后。我感觉这是转变两个孩子非常好的契机。我先找他的好朋友,提出要求,希望他多帮助严树的数学,安排了具体的工作。得到详细的安排后,非常认真的严格执行。因为两个人关系非常好,在帮扶过程中,学困生严树的内心非常接受朋友的帮扶。我随时观察帮扶效果,只要看到小小的成效,就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一个月的时间,严树的转变非常快,上课积极发言,大胆阐述个人观点。作业从之前的拖拉、应付。逐步转化为按时、细心的完成。在月考中,成绩从之前的31分上升到58分。严树和他的帮扶同学特别的兴奋,我也深感意外,帮扶的成效如此显著。在严树同学成功案例的带动下,全班互助小组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互助学习风气,尤其是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著名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卡耐基说过:“一对聪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话的嘴巴”。听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成就,是帮助学生吸收知识的有效保证,学生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一些学生成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不听。通过亲自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三要:一要积极鼓励,教育家陈鹤琴说:“积极的鼓励胜出消极的制裁”;二要进行指导,在别人发言,老师讲课时要正视对方,边听边想;三要教育学困生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不懈才能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四)鼓勵学困生展现自我,使其获得成就感

在互助小组活动中,优秀的学生以良好的素质和敏锐的思维在小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了所谓的“金话筒”。而那些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困生,或是被动接受优等生的指令,或是默默无语成为十足的听戏者。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自己的学习信心,寻求自己的进步,愿意主动学习,才会踊跃参加到互助小组活动中来。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参加与他人谈论和交流活动中,必然会学到一些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耐心等候,当学困生作为代表汇报时不要因他回答速度慢就训斥他,要给他一点信任,鼓励他“你能做到”的鼓励。我们更要有爱心,你爱他那他也会爱你,喜欢上了你就表示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三、总结

互助小组学习具备轻松环境、主动学习、互助协作、互助学习、小组评估、各尽所能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加强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互助小组学习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促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也是一个长期的、重复的教育过程,他们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冉瑞才.加强同伴互助 关注学困生成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J].成功(教育),2014(16)

[2]吴伟红.伙伴互助式小组心理辅导的探索[J].江苏教育,2017(24).

猜你喜欢

学困生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