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

2019-10-08陈琼基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主题实践

【摘要】德育教育在小学的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发展。因此,老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心理身体上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养成教育  主题  实践  协同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068-01

德育教育是贯穿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十分重要。作为老师要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良师益友就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从养成教育入手,形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形成靠的是养成教育,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进而使其终生受到发展。因而,抓德育工作就要从养成教育入手,从日常小事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应该从小事做起,尤其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小事抓起。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常抓不懈,达到习惯的形成。学校要经常教育学生在校园、公共场所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在楼梯内走路要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说话要小声。见到师长要主动行礼问好。注意平时的穿戴,上学要将校服穿戴整齐。站队集合要做到快、静、齐。上下学要排好路队,遵守纪律。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老师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教育,就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处着手,成就高尚品质。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习惯是建立在小事之上的。

二、从主题活动入手,陶冶学生的德育情操

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接受过的德育知识素养和参与过的德育活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决定着学生的德育素养。诸育中将德育列为首,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要定期并长期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德育主题活动。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五爱”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教育,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生态环境、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等主题活动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的演讲、团队活动开展,也可以通过班级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或邀请校外辅导员等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参与实践活动进行。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知识和认知,锻炼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文明行为。活动要寓教于导,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中规定了许多学生活动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作为学校每学期开校初要对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究一学期来需要开展的各类活动并做好安排。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根据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的活动,更能使学生受教育的程度达到最好。

三、從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德育系列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结合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2.加强学生的德育实践教育,在生活中寻找德育的根源。在课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德育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到社区做志愿者,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或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唱歌、编排舞蹈小品等送上温暖,与老人们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时段,让学生们在与老人沟通中体会如何孝顺老人,也从中得到了传统教育。植树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体验劳动的光荣,劳动带来的成果。参加执勤活动体验行使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等。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在生活、社会中的重要性。

3.借学校少年宫,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活动。每所学校都有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这些学生也极易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学校就要通过合理安排,发挥少年宫的功能,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关爱,组织参加少年宫的各类活动,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四、从协同教育入手,形成育人合力

协同教育有利于巩固学生在学校形成的德育品质。因此,我们在发挥学校主导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家庭、社会对学生行为品质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家风、社会风气会直接影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许多学生因为家庭不良现象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品质,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最终使自己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巩固学校教育成果,不仅要做好校内德育教育,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家长委员会等助力社会教育,创造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健康成长的大事,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采取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曹俊.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科学指导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2Z).

[2]张正斌.立足综合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学周刊C版,2013,(12):200-201.

作者简介:

陈琼基、生于1968年4月、男、甘肃省武威市人、汉族、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主题实践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