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两山”理念的“理论自信”

2019-10-06修文飞陈柳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9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修文飞 陈柳媛

摘 要:“两山”重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走下去,是加强生态保护、完善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围绕“两山”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自信。

关键词:“两山”理念;理论自信;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68

“两山”重要理念是在针对浙江特殊省情提出和形成的,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深入升华的。围绕“两山”理念形成一系列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转化形成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绿色发展观、政绩观,吸收借鉴了传统发展理论和传统生态主义思想,促进了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系,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遵循,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充分彰显了“两山”理念发展的理论自信。

1 “两山”理念“理论自信”的来源

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两山”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西部生活过多年,深知环境恶化的危害,因此,他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早在1985年,他在正定就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主政福建宁德期间,习近平指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先后实施生态省建设与“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

“两山”理念源自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20世纪80年代WECD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旨在协调人与自然、增长与保护的关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范围内的长期发展模式,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新道路。可持续发展提倡的是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求经济的增长要在环境和我资源的承载范围内。而“两山”理念正是在经济增长和環境保护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产生的,旨在破解二者的“两难”问题。事实证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强调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致性与“两山”理念一脉相承,为“两山”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两山”理念的理论自信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理念科学地指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很久以前,恩格斯就曾告诫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 一次次的环境污染诸如大气、水、土壤污染事件深刻警示我们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并进一步提出“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科学理念。由于“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 “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生态环境方面欠的债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否则没法向后人交代”。无数次的环境事件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重要性。

2 “两山”理念“理论自信”的实践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发展夯实了“两山”理念的实践基础。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围绕着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并指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2005年,他又系统分析了两座山之间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2006年3月,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两山”理念的三阶段理论,并指出“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两山”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马克思、恩格斯曾一致指出:自然界同劳动一样都是财富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是资源,是资产,是潜在的发展优势和效益。……哪里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合理开发和经营,哪里就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在方法论上摒弃了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的简单思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系统辩证的总体性理念;在认识论上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指出了人与自然从对立到对立统一的否定之否定的内在逻辑与演化动力。以“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为标志的绿色发展道路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动力机制与现实的路径选择。

“两山”理念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的条件、任務、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但都是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国逐渐走上绿色增长、循环发展之路,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化和发展经济生态化,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创造绿色生产力,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材料、新动能的绿色产业,构筑绿色发展体系,积累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至此,在“两山”理念的引导下,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将组织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升华。2013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绿水青山与山水林田湖一脉相承,绿水青山是升级版的山水林田湖资源。随后在2014年3月,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又强调“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2017年,“两山”理念逐渐落地开花,我国开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党的十九大,“两山”理念的发展逐渐成熟,并将“两山”理念写入大会报告,标志着“两山”理念的发展已经到了全新的阶段,同时衍生出生态产品是“两山”理念在实际工作的有形载体,是广义的绿水青山。自此,生态产品成为绿水青山在实践中的代名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渐取代“两山”理念。“两山”重要理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让人看得见的实践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强大理论自信。

3 “两山”理念“理论自信”的展望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实践与不懈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做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两山”理念。“两山”重要理念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开辟了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新思路,科学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观、发展观、政治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环境资源状况、产业机构类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能指导实践工作正确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刻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矛盾,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相继制定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快车道,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使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衍生成果,是在生态文明范式下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超越,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领。随着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两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以全新的姿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