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脉冲CO2激光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

2019-09-28李亚婷许艳静秦智芬

关键词:激光治疗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李亚婷,许艳静,秦智芬

(1.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266001;2.青岛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11)

睑黄瘤,又称睑黄疣,好发于双侧上眼睑和内毗周围,病情进展较为缓慢,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无法自行消退,对生理功能几乎无影响,但会对患者的面部容貌产生影响[1],甚至部分皮疹因重力作用牵拉上睑导致下垂,影响视物[2]。目前临床多采用CO2激光治疗睑黄瘤,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出现瘢痕,影响美观。笔者临床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睑黄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明显降低了治疗后瘢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睑黄瘤的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①治疗局部合并有皮肤感染或皮肤肿瘤患者;②有精神疾病患者;③对疗效期望值过高或依从性较差者;④伴有严重心、肝、肾脏等系统性疾病患者;⑤服用抗凝药物治疗患者;⑥瘢痕体质患者;⑦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2017年4月—2017年10月门诊治疗的睑黄瘤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24例,其中男5例,女19例,年龄34~60岁,平均39.12岁,病程2个月~19年,平均2.75年,3例皮疹位于单侧眼睑,21例双侧上睑均受累。对照组23例,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36~55岁,平均龄41.07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2.98年,2例皮疹位于单侧上睑,1例皮疹位于单侧上下睑,20例双侧上睑均受累。2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治疗分组 治疗组激光治疗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和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艾夫吉夫,上海腾瑞制药有限公司),各3次/d,痂皮脱落后停止使用。对照组激光治疗后仅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至痂皮脱落。

1.3.2 治疗设备 重庆京渝SPLB-200C型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仪,激光波长10 600 nm,能量21~30 mJ/脉冲,频率 4~20 Hz,脉宽 2~10 ms。

1.3.3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敷于皮损上,保鲜膜覆盖1 h后擦掉局麻药,酒精消毒,无菌湿润纱布覆盖双眼,左手拇、示指展开皮损,右手持手具开始治疗,边治疗边用棉棒蘸利多卡因注射液擦掉基底碳化层,反复多次直至黄色脂质组织完全清除干净。

1.3.4 疗效判定 治疗后2个月复查,观察皮损消退情况和不良反应。疗效评级分为4级:治愈为皮损完全消退;显效为皮损面积消退≥60%;好转为皮损面积消退30%~60%;无效为皮损面积消退<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2个月复查,评估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5,P>0.05),见表 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CO2激光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凹陷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一般3~6个月可自行消退,部分色素减退可恢复,但瘢痕难以完全修复。睑黄瘤若病变范围较大、位置较深,治疗后局部可出现瘢痕,且皮肤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有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和21.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7,P<0.05),见表 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睑黄瘤多见于患有肝脏或胆囊疾病的中年妇女,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橘黄色丘疹或斑块,常对称分布,皮疹较持久,呈进行性多发,并可互相融合,主要由巨噬细胞以及组织细胞组成,巨噬细胞的胞质内含有大量泡沫,而组织细胞则由脂质充满,故在形态上多呈现黄色丘疹或者斑块,因影响美观或影响视物,患者多要求治疗。

近年来超脉冲CO2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睑黄瘤的治疗,其利用激光局部热效应原理,使治疗部位的皮损组织发生热凝固而致细胞坏死及细胞外基质改变。超脉冲CO2激光通过对能量和脉宽的精确控制,能精确控制治疗深度和作用时间,在精确气化的同时封闭表皮毛细血管和黏膜的小血管、淋巴以及感觉神经末梢,减少出血,对病变做精细的,层次清晰的气化和凝固[4],与以往的连续CO2激光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但对睑黄瘤的有创治疗一旦深及真皮下往往会遗留瘢痕,影响美观。皮肤瘢痕形成与损伤程度有关。睑黄瘤治疗的关键,既要彻底清除真皮层的脂质沉积组织,同时还需尽可能地减少瘢痕形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体内分布极为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主要分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大类。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获得的外源性aFGF,该类物质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活性同人体内源性aFGF能够保持高度一致。皮肤受到损伤后,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低分子量复合物,迅即启动机体的修复机制,FGF是其中的重要成分,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创伤愈合:①通过与酪氨酸受体结合,激活p38-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加速肉芽组织形成和创面的再上皮化[5];②竞争性阻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黑色素的沉着;③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维持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避免瘢痕组织的形成。aFGF是已知的FGF家族中唯一的与受体蛋白有高度亲和力的成员,且激光治疗后创面需要保持酸性,rh-aFGF外用有利于减少色素的生成,同时保护皮肤[6]。

笔者临床发现,外用rh-aFGF并不能提高激光治疗的疗效,但是可明显降低激光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治疗组仅1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且治疗部位的皮肤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瘢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对病人的外观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激光治疗后早期应用rh-aFGF可促进创面修复,明显降低瘢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后美容效果,为笔者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激光治疗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分枝杆菌感染中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疤痕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点阵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效果和对面容美观的影响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