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祛疣汤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免疫的影响

2019-09-28肖卫棉周杰廖志中

关键词:尖锐湿疣外周血黄芪

肖卫棉,周杰,廖志中

(广东省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广东清远511500)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选择性感染皮肤或黏膜上皮所致,传染性强,易引起不孕不育,甚至引发直肠癌、阴道癌、宫颈癌等[1]。目前临床治疗尖锐湿疣多予激光、冷冻、微波以及药物干预等疗法,可清除部分肉眼可见疣体,但疗效尚低及复发率相对较高[2]。近年临床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3]。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黄芪祛疣汤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联系密切,尖锐湿疣的迁延不愈、复发与人乳头瘤病毒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有关[4]。尖锐湿疣患者存在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平衡失调,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加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5]。本研究探讨了黄芪祛疣汤对尖锐湿疣患者体内Treg/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筛选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尖锐湿疣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5~41岁,平均(34.77±3.93)岁;病程 1~7 个月,平均(4.92±0.55)个月;部位:外生殖器43例,宫颈17例;疣体数:2~8个,平均(3.34±0.39)个;疣体直径:0.3~1.5 cm,平均(0.44±0.06)cm。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6~40 岁,平均(34.53±3.89)岁;病程 1~8 个月,平均(4.99±0.57)个月;部位:外生殖器 45例,宫颈 15例;疣体数:2~9 个,平均(3.51±0.43)个;疣体直径:0.2~1.4 cm,平均(0.46±0.05)cm。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纳入患者均提交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1.2 尖锐湿疣诊断标准 参见《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6]拟定:①有接触史;②外阴或肛周皮肤黏膜出现灰褐色、红色、深褐色或污灰色丘疹或赘生物,大小、数目不等,呈乳头状、疣状、菜花状、鸡冠状新生物等;③醋酸白试验阳性:用5%醋酸溶液涂抹皮损处,3~5 min后皮损表面变白;④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呈阳性。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且有明显病变疣体;②年龄20~60岁,男女均可;③初次发病且首次治疗者;④能完成本研究治疗方案治疗及复诊者;⑤2周内为接受其他治疗者;⑥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签署协议。

1.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伴其他性传播疾病者;③伴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功能障碍;④精神病者;⑤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对本组治疗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参见《尖锐湿疣治疗专家共识(2017)》[7]予常规干预措施。采取CO2激光术治疗,手术深度为1~2 mm,范围为疣体周围2~3 mm,术后局部使用1/5 000~1/8 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待结痂后,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30129)于疣体部位,隔日1次,3次/周,临睡前用药。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祛疣汤内服治疗,药物组成:黄芪20 g、薏苡仁12 g、大青叶10 g、板蓝根12 g、败酱草12 g、牡蛎粉12 g、夏枯草15 g、赤芍10 g、甘草9 g;以上方药常规水煎服分早晚内服,1剂/d。疗程:2组疗程均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2组创面愈合时间;②2组疗效标准[8]完全缓解:疣体消失,黏膜恢复正常。部分缓解:疣体缩小50%以上。无效:疣体缩小低于50%或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病例数×100%;③2组复发率 对2组患者随访3个月,在原发症或原发处之外再次出现新疣体视为复发,复发率=(治愈后复发病例数/总病例数)×100%;④2组外周血Treg/Th17细胞水平晨起空腹下抽取患者静脉血约3 mL,肝素抗凝,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治疗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CD127lowTreg为Treg细胞,CD3+CD8-IL17+为Th17细胞;⑤2组血清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 晨起空腹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常规以3 000转/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置于-70℃待测;在治疗前后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7、转化生子因子(TGF)-β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描述,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描述,采用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04±1.34)d,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7.15±1.92)d(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1.67%(P<0.05),见表1。

2.3 2组复发率比较 对2组患者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8.33%(5/60);对照组13例复发,复发率为21.67%(13/6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02,P=0.045<0.05)。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4 2组外周血Th1和Th2细胞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Treg、Treg/Th17显著减少,Th17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治疗后 Treg、Treg/Th17 显著低于对照组,Th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外周血Th1和Th2细胞水平比较 (±s)

表2 2组外周血Th1和Th2细胞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n 时间 Treg(%) Th17(%) Treg/Th17对照组 60 治疗前 4.50±0.51 1.01±0.12 4.46±0.48 60 治疗后 3.63±0.39* 1.25±0.14* 2.90±0.33*治疗组 60 治疗前 4.54±0.49 1.03±0.13 4.41±0.46 60 治疗后 3.03±0.33*# 1.49±0.16*# 2.03±0.23*#

2.5 2组血清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显著增加,TGF-β水平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 3。

表3 2组血清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ng/L)

表3 2组血清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n 时间 IL-6 IL-17 TGF-β对照组 60 治疗前 3.44±0.39 112.87±12.54 1 533.12±160.33 60 治疗后 7.91±0.85* 141.65±15.98*1 311.78±134.75*治疗组 60 治疗前 3.40±0.38 112.52±12.71 1 531.94±161.43 60 治疗后 8.92±0.95*#168.51±17.90*#1 141.08±121.46*#

3 讨论

尖锐湿疣在中医学称为“臊疣”、“瘙瘊”等病范畴,认为其病因与“湿”、“热”、“毒”有关,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之症。由机体正气不足,腠理不固,邪气乘虚而入,加之房事不洁,或接触污秽之毒,或外感毒邪,可引起毒邪蕴聚,酿生湿热,湿热下注,与毒邪、气血搏结于外阴肌肤、粘膜而成,在外生殖器、肛门等部位形成疣状赘生物[9]。湿毒为阴邪,其性粘滞,缠绵难去,日久易耗伤正气,正虚邪恋,难以根除[10]。因此,治宜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黄芪有益气固表、补脾实卫、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脾胃功能正常,卫气充盛,人体则不受外邪侵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赤芍行瘀、止痛、凉血、消肿;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化斑;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牡蛎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本、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功。

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04±1.34)d,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7.15±1.92)d,说明了加用黄芪祛疣汤可促进尖锐湿疣创面愈合;疗效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1.67%,提示加用黄芪祛疣汤可提高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1.67%,提示加用黄芪祛疣汤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疗效;由于对照组仅采取CO2激光清除病灶和常规抗病毒治疗,而服用黄芪祛疣汤以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来扶正固本防止复发。

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异常,如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异常以及细胞因子平衡失调等,且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反复,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更明显[11]。Treg细胞为CD4+T细胞的新亚群,对某些病原体感染时发挥保护性免疫反应而不利于病原体的清除,也可抑制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12]。Th17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动员、募集、活化,介导促炎症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程中发挥作用[13]。Treg细胞与Th17细胞在功能上相互拮抗,生理情况下体内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处于平衡状态,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与稳定[13]。陈华等[14]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reg和Treg/Th17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复发组高于初发组,而Th17细胞比例相应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reg、Treg/Th17显著低于对照组,Th17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了黄芪祛疣汤可能通过纠正尖锐湿疣患者体内的Treg/Th17细胞失衡,发挥治疗作用。

Th17通过诱导并分泌IL-17等细胞因子来募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促进炎症反应发展,参与尖锐湿疣、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过程,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是Th17细胞特异性的转录因子,在IL-6协同作用下可诱导Th17细胞生成[14-15]。Treg细胞通过合成并分泌TGF-β等抑炎因子在机体的免疫防御、维持自身免疫稳定中发挥功能[16]。Th17/Treg是免疫“促炎/抑炎”细胞对,通过上述细胞因子的间接作用,参与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过程[14]。研究显示尖锐湿疣患者血中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及TGF-β明显升高[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了黄芪祛疣汤可能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水平,间接调节上述细胞因子,起到治疗效果。

综上,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黄芪祛疣汤治疗尖锐湿疣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eg/Th17细胞免疫有关。

猜你喜欢

尖锐湿疣外周血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黄芪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