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好关键子 下活一盘棋

2019-09-26

汽车与安全 2019年8期
关键词:共治道路交通短板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道路交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村村通”工程到“四好农村路”建设,广大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路畅”之后如何实现“人平安”,依然是严峻而紧迫的考题。对此,坚持问题导向、共建共治、精准发力,方能以新的治理格局开启农村道路交通新的篇章。

毋庸讳言,农村依然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最大的短板。今年以来,农村公路发生的较大事故同比上升,交通事故出现反弹苗头。其中暴露出的,既有老症结,也有新问题。人的方面,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突出,甚至有些人是无证驾驶;一些群众随意搭乘、随意穿行等现象不在少数。车的方面,一些已达报废标准、私自改装的车辆仍上路行驶,安全性能堪忧,易出现“小事故大伤亡”。路的方面,有的地方只对路面进行了硬化,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临水、临崖等路段标识、防护不到位,埋下大量安全隐患。

在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对农村交通安全长期重视不足,有关职能部门在协调配合上往往不能拧成一股绳,交通安全工作事实上只有交警单打独斗。然而,农村地区交警执法力量本就薄弱,很难对辖区实现全覆盖;农村派出所应付繁重治安工作的同时,专门为交通安全工作腾出的警力也有限。因此,本该齐抓共管的工作成了独角戏,大量风险隐患被逐步累积到末端,酿成事故自然是偶然中的必然。

尽管困难和问题交织,守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并非无解难题。近年来,从中央、各部门再到各地,都在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从顶层设计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出台实施,促进各地各部门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合力。从地方实践看,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实施“路长制”等创新做法,助推一些地区农村道路事故稳中有降,安全形势逐年向好。这些共同指明了努力方向,即在齐抓共管、协同共治上下功夫,在重点环节、关键部位发力,打造农村交通安全治理“一盘棋”。

下好先手棋,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涉及面广,具有系统性、社会性特点。必须扭转思想认识上的被动,打破“交警一家管”“出了事才重视”等认识误区,树立以共治为本、以预防为要的理念,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党政工作的通盘研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考虑,找准制约和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运用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来思考破解之道。

落好关键子,亟待着力补齐短板。从根本上说,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人、车、路、管理等要素失衡所致。着眼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不到”“防护少”“盯不住”“意识差”等诸多短板,公安部已作出部署,如继续深化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实施“路长制”,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持续开展重点车辆、突出违法专项治理,推广应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举措见成效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地抓下去。

鞏固住“厚势”,应当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当前,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联动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格局,以及相关机制、责任体系正在逐步搭建。下一步工作重点,就在于推动力量下沉、抓实抓牢,坚决防止“基层空转”“一人干、九人看”等现象,推动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释放出农村交通治理共同体应有的效能。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文明的涵养,加大宣传、教育和劝导力度,发挥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在广大农村群众中培育安全文明出行新风尚,从而激发出更深沉、更持久的治理力量。

猜你喜欢

共治道路交通短板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多元共治”乐融融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汪毅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