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党建联盟,共绘党建同心圆

2019-09-25李诗杨龙宣辰

当代党员 2019年18期
关键词:驻区龙海巴南区

李诗杨 龙宣辰

7月7日清晨,刚起床的李自玲就眉头紧锁。

几天前,商业小区城南未来一期的住户向她反映,小区的固废垃圾堆放点气味难闻,希望社区帮忙解决。

然而,垃圾堆放点和居民楼的距离符合法律规定,所以开发商不愿出钱重新修建。

物业拿不出钱,社区也没有专项经费,这个“合规不合理”的尴尬境地,让作为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党委书记的李自玲犯了难。

左思右想,李自玲在“龙海社区企业联盟”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各位企业家朋友,我苦思一夜,决定向大家求助。城南未来一期垃圾堆放点的事情,问题复杂,但群众的事总要解决。大家有钱捐钱,有材料给材料吧。李自玲拜托。”

几分钟后,群里大大小小的驻区企业纷纷发来了“红包”。

“看到那么多企业为群众的事情捐款,我真的很感动。”李自玲一夜的担忧瞬间就释然了。

仅仅3天,社区通过“龙海社区企业联盟”微信群就筹集了几千元资金。开发商也拿出2000元用于修建新的垃圾堆放点。

一个居民自治组织,为何有这样强的凝聚力?

原来,龙海社区的故事是巴南区创新组建“1+X”党建联盟,形成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党建共同体的一个有力注脚。

“1”领航

——提升组织力,实现城市党建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的转变

2010年,刚到龙海社区任职的李自玲就碰上了一件麻烦事。

当时,单位正在筹备办理专线宽带,李自玲往宽带公司跑了好几趟却始终办不下来。

“事情就卡在宽带公司不认可我能代表组织办理宽带,非要我去街道开个证明才行。”李自玲满脸苦笑。

龙海社区地处巴南区中心城区的商业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经济发展,辖区新建楼盘、入住人口、入驻企业迅速增多。

“人员结构复杂,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社区党组织参与辖区建设和服务的核心作用不突出,这都为社区加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李自玲说。

面对挑战,2011年,龙海社区开始探索区域化大党建。

2017年4月,龙海社区所在的龙洲湾街道全面推行区域化大党建,破解城市基层党建“各自为政”的难题。

2018年,巴南区在原有基础上将区域化大党委完善为“1+X”党建联盟,以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建制社区党组织牵头,协同临近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驻区企业、业委会等建立一个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充分释放各单位党建“外溢”效应。

如今,为了一个垃圾堆放点的事情,驻区企业就纷纷响应,是李自玲几年前无法想象的。

“发挥‘1的牵头抓总作用,最关键的是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李家沱街道党工委书记余炳友说。

对此,李家沱街道青年塘社区党委书记严剑英深有体会。

“7月份的时候,街道请了电视台金牌调解栏目的专家做了场普法知识的讲座,我听得津津有味。”严剑英说。

原来,从2018年4月开始,为加强社区基层干部的理论武装,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李家沱街道每两周就会为街道下辖各社区的党员干部进行一次培训。

“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说是很宝贵的,学到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党建联盟的建设。”严剑英说。

“X”聚力

——共驻共建,增进辖区单位的互利共赢

“我们这排门市前一共有32个停车位,是公共停车的地方。”

“不对!这是一条商业街,商铺前的车位按道理说应该是商用的。”

“社区给交警说一下来贴罚单嘛,看谁还敢乱停!”

8月28日上午11点,龙海社区一家商铺的办公室,10家商铺经营者正坐在一起开会,热烈讨论着商铺前居民乱停车的问题。

这次会议的牵头人是隔壁诊所的经营者游胜,大家都喊他“游排长”。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效应,我们在党建联盟的基础上发展出商铺联盟。每条街上的一排商铺里选出一个‘排长,大家在经营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自发聚在一起讨论。”李自玲介绍。

乱停车问题已有三四年了,但几家商铺坐在一起商量还是头一次。

“贴罚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能自己商量着把问题解决了是最好的。”游胜说。

“我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大家共同参与治理,也给政府减轻了负担。”火锅店老板胡军说。

最终,大家决定在车辆入口处安装闸杆,由各商铺轮流管理。

与龙海社区临近的龙德社区,自2016年6月成立社区以来,先后与23家单位组成了党建联盟,各单位划分片区帮扶各个小区,并按照行业属性分成了6个委员单位,充分发挥党建共同体的共驻共建作用。

“我们单位有200多名职工住在龙德社区,共驻共建是个不错的形式。我们有什么需要社区的地方,社区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地方,都可以互相提出来。”巴南区中医院党委书记肖金海说。

在党建联盟机制中,社区党组织秉持互利共赢原则,辖区单位每年签订一次共驻共建协议书,社区收集各成员单位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并进行“一对一”匹配形成共建项目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公开承诺,以“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共建责任。

一次,肖金海作为受邀专家,代表医院在社区举办了一场文明养宠物的讲座,吸引了很多居民参与。

“7月份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次创卫宣传活动,中医院后勤党支部派了20多个党员参加。大家穿着统一的制服,沿途顺手捡垃圾,那个画面让我很感动。”龙德社区党委书记梅钟胜说。

“+”联结

——1+1>2,发挥城市党建的“乘积”效应

每天晚上8:20,位于李家沱街道的茶花社区清华中学门口,可以看到几个身穿浅蓝色制服,带着红色袖标的平安志愿者在巡逻。

这些志愿者由社区退休人员组成,被李家沱街道“平安护校舍”活动召集在一起。

如何使“1”和“X”进行有效连结?李家沱街道找到了“校社联动”这个突破口。

“辖区组织中很多人的孩子都在驻区学校读书,‘校社联动将更有利于发挥党建联盟的作用。”余炳友说。

除了为学生安全放学保驾护航外,茶花社区还与辖区学校联合举办了多次防爆演习,举办联欢会,以及结对慰问帮扶困难师生等活动。

2014年,融汇小学入驻茶花社区,在一次社区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学校的消防栓因没水无法使用。

經过了解,发现问题出在一个临近小区的消防用水无法使用,学校和小区共用一个消防供水管道。

“这个问题要先协调小区的消防供水,才能协调学校的消防供水。”茶花社区党委书记刘霞说。

做小区居民的工作,做物业的工作,社区人员跑上跑下,最终征得了小区居民同意动用大修资金解决了消防供水问题。

“学校本身是社会的关注点,通过‘校社联动,让大家一起聚力,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五连湾社区党委书记舒敏补充道。

青年塘社区协同消防部门一同解决辖区世贸小学施工便道问题,茶花社区协同马一社区和教委、派出所一同解决学校保安人员解聘矛盾问题……通过“校社联动”促进党建联盟共驻共建的例子在李家沱街道不胜枚举。

“通过开展‘党建领校社、书香润校社、爱心暖校社、志愿进校社、环境美校社、平安护校社活动,把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余炳友说。

巴南区先后成立了55个“1+X”党建联盟,5.5万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群团组织、非公组织和社会组织、金融机构和驻区部队等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其中。

如今,城市党建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

猜你喜欢

驻区龙海巴南区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抚州高新区审计局积极探索对驻区单位使用地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调查工作
“猴王”崔龙海以芋头为养生法宝
以水魄理顺繁琐的政工人——记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干部赵昌光
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重庆市巴南区: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
暑假乐开花
社区民警驻区制模式的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