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健婀娜的《秦公钟》

2019-09-25倪文东

江苏教育 2019年61期
关键词:结字先祖书风

倪文东

《秦公钟》,青铜器,又称《秦武公钟》,为春秋秦武公时器,1978 年出土于陕西宝鸡杨家沟太公庙村,现藏宝鸡市博物馆,因出土地为古平阳区域,所以此钟又称《平阳秦公钟》。同穴出土编钟5件,形制相同,大小递减,均有铭文。甲乙钟合成篇,有铭文17行,其余合成一篇,铭文相同,后一组失一钟,故缺末段铭文。全篇计铭文135字。铭文内容为秦公祭祀宴享其祖先之辞。秦公自叙其先祖有功于周王室,而受封赏。文公继先祖事业而不衰,为报答周天子而兢兢业业,统治蛮方。他说:“我一直虔敬地祭神祭祖,接受赐福,明察人心。定事和事的俊士都养在我的身边,使勇武得宜。敬受先祖昭明之德,用以安定。”最后明示,铸此钟的主旨在于“以其灵音宴享先祖,以求福上加福。使我秦公高居君位,承受大命,护佑四方,康乐宝之。”文辞恳切,语言优美。

《秦公钟》铭文极具特点,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它从西周金文演化而来,继承了周人金文细劲挺健的特点,又自出新意,别具一格。观其用笔极为细劲,时而圆笔藏锋,时而尖细露锋,时而圆融流动,时而方折劲健,寓方于圆,或圆或方,和谐自然,线条流畅,落落大方。字形修长而优美,结字严谨而变化。章法布局极为疏朗,如晴空星月,悦目怡神,令人心醉。线条劲挺而有力,短长肥瘦,变化多姿,融笔法、刀法之妙趣于一体,而成为典型的金文“瘦金体”,细瘦劲挺,刚健婀娜。

《秦公钟》和《秦公簋》《石鼓文》的书风一脉相承,比《秦公簋》更规范,更严谨,承前启后,成为秦系篆书的先祖,对秦篆的创造起到了楷模作用。它在用笔、结字或章法等方面,都对秦篆书风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秦公钟》

《秦公钟》铭文拓片(局部)

猜你喜欢

结字先祖书风
简论启功的书法教育成就
纵横有象
——晚清以降颜氏书风在湖南特展
隶书“接笔”论
大河村奇遇记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