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水县:“3443”工作模式破难题 打通产业扶贫致富路

2019-09-24彭旭辉

老区建设 2019年15期
关键词:领办贫困户主体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修水县围绕“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目标要求,采用“3443”工作模式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帮助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一、坚持“三个结合”,破解产业发展方式难题

一是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产业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受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利用产业扶贫政策,鼓励和帮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采取“鱼渔双授”办法,逐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功能转换,既解决当前贫困户產业增收问题,又解决脱贫后持续增收能力。二是坚持扶弱与扶强相结合。对贫困户给予产业直补、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确保贫困户不因产业发展资金受限而制约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收。同时,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传帮带功能,发挥“大手牵小手”作用,对农业经营主体奖补政策要求与带动脱贫户挂钩,实行“捆绑式”利益联结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三是坚持短平快与中长期产业发展相结合。根据贫困户家庭现状情况,积极发展猪、羊、禽类、水产、菊花、中药材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在短期内有收益较快增长,同时鼓励支持每户贫困户发展1亩以上桑园(茶园、菜园、果园)产业,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为稳定脱贫打下基础。

二、落实“四项政策”,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一是落实贫困户产业直补政策。按照“单补封顶,综补限额,滚动发展”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台了七个方面21小类产业直补政策,对贫困户发展桑、茶、菊、林果、畜禽、水产、土地流转、小作坊生产给予奖补,2016年发放产业直补资金1273.5余万元、2017年3814.12余万元,2018年2811.57余万元。二是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补政策。为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传、帮、带功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带动就业、“1+N”产业扶贫奖补、电商扶贫、规模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合作社创建、“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等出台了八个方面奖补政策,2018年,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补资金1846.25万元。三是落实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投入财政风险保障金2000万元,撬动1.6亿元扶贫小额贷款任务,着力抓好贫困户评级授信和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截止目前贫困户评级授信率达100%,发证率超过92%。按免息免担保要求,做到应贷尽贷,至2018年底,发放贷款金额11348.2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合作银行“小微贷款”资金发展庭院经济,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四是落实“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为解决新型农业主体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对产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财政惠农信贷通”金融政策支持。2016年发放贷款1.7亿元、2017年发放贷款1.93亿元,2018年发放贷款2.31亿元,助推了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规模壮大、设备提升,效益增长,增强了农业主体带动贫困户作用。

三、运用“四种手段”,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在乡村举办蚕桑、茶叶、蔬菜、畜牧、菊花等培训600场次,培训人数达9000余人,特别是致贫原因缺技术的贫困户,开展有针对性培训5700余户。同时,分桑、茶、林、农产业,对369个“一领办三参与”领办主体和乡镇分管领导进行面对面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带贫减贫的服务能力。二是发放技术资料。先后发放栽茶、养蚕、畜禽、蔬菜、水果等技术资料10万余份,让贫困群众通过现场学、对照资料查等方式,逐步掌握农业种养技术。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全面做好技术跟踪对接服务,要求每个行政村技术人员姓名、电话、相片、服务领域信息张贴上墙,并做到有求必应,随时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四是开展技术服务。如县农业局开展产业四送活动(即:送良种调整产业结构、送技术提升致富脱贫能力、送服务引导农产品销售对接、送政策落实惠农措施)。县茶叶办开展“工作到山头、服务到基地、指导到农户、联系到企业”服务活动,县蚕桑局开展“种桑服务到田、养蚕服务到家、售茧服务到站”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点金”之术。

四、鼓励“三个干法”,破解贫困群众参与难题

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主动干。加大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户,在产业扶贫政策扶持下,自主生产经营,现实产业脱贫。通过政策撬动杠杆,全县累计新增茶叶、蚕桑、菊花、林果等产业6.9万亩。二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着干。鼓励有劳动能力但缺乏生产技能的贫困户加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1+N”产业扶贫模式。利用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资金、营销优势,制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经营性、工资性、生产性、资产性”受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收益增长。截止目前,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达1.6万户,帮扶贫困人口5.8万人次。如修水碧水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三免一保”(免田租、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技术指导管理、保护价收购)方式,带动42户贫困户走上脱贫道路;马坳黄溪村“一领办三参与”蚕桑基地通过“三增一免一优先”(就业增收、股金增收、扶持资金增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优先订购小蚕和租赁养蚕大棚)方式,多渠道促进贫困户增收;江西修江源实业公司把贫困户菊花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推行“312”帮扶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60余户,做到户均种植1亩菊园、安排1个劳动力就业、年创收1万元,确保贫困户年分红不低于2000元的承诺;何市镇雅佳林业有限公司”一领办三参与”基地通过“1013”帮扶模式(1个党支部引导、贫困户入股0风险、安排每户贫困户1人就业,三种增收方式),促进贫困户实现收入增长。三是鼓励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变法干。鼓励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生产技能的贫困户走“三变”(资源变产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展路子,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将自有的土地、山林、房产等资源转换为企业、合作社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农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实现财产性收入增长。

作者简介:彭旭辉,修水县政府办公室。

猜你喜欢

领办贫困户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集全力抓落实 集小胜为大成
何谓“主体间性”
村委会领办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党建+合作社”模式释放党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