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及白细胞介素6检测的诊断价值

2019-09-24陶志允林多华杜佩珍廖沛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败血症胎膜胎龄

陶志允, 林多华, 杜佩珍, 廖沛娜

新生儿败血症是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B族链球菌(GBS)是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新生儿肺炎、脑膜炎等,特别是合并有脑膜炎的新生儿,治疗后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较高,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是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1]。新生儿GBS感染主要通过母婴传播,特别是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2]。白细胞介素6(IL-6)是机体免疫活动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败血症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已有研究指出,感染GBS的孕妇血清中IL-6的水平升高[3]。本研究分析了GBS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特点以及血清IL-6的表达水平,探讨IL-6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GBS和非GBS感染的可行性,现报道如 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167例,其中男79例,女88例。

1.2 纳入标准

①新生儿血培养细菌生长,为GBS或非GBS;②经阴道分娩,分娩时产妇未接受产钳等辅助分娩方式;③胎龄≥35周;④出生时体重属于正常范围2 500~4 000 g;⑤临床表现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①新生儿出生后72 h内发病;②满足以下4项中的至少2项:体温升高> 38.5°C或降低<36.0°C;呼吸增快>50 次/min;心动过速>180 次/min或过缓<100 次/min;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34×109/L或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 0.1[4]。

1.3 排除标准

①新生儿出生时发现有严重的先天性脏器功能不全,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造血系统疾病等;②新生儿出生前已确诊有宫内感染;③孕产妇合并有其他生殖道感染;④孕妇在临产时发生急性感染;⑤血培养结果除GBS阳性还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

1.4 血清IL-6检测

入院时,采集新生儿的外周静脉血1 mL,置于抗凝管内,室温下高速离心(3 600 r/min 10 min),收集上清液至-80 ℃暂时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南京森贝伽提供的人IL-6 ELISA试剂盒),检测新生儿血清中IL-6水平,严格遵照试剂盒配套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观察指标

收集新生儿的临床特征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以及产妇分娩情况、临床表现等,进行两组间比较。同时,对血清IL-6水平进行比较,IL-6>60 ng/L为高表达[5]。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检验后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血清IL-6对GBS感染的诊断价值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组及临床特征比较

根据167例患儿血培养结果,将GBS感染新生儿纳入GBS组(n=48,28.7%),感染其他细菌新生儿纳入非GBS组(n=119,71.3%)。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比较:胎龄、出生体重、性别、Apgar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儿发热、气促、反射差等临床表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BS组惊厥、神经系统并发症、喂养不耐受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回顾产妇分娩情况,GBS组胎膜早破>18 h和前一胎感染GB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而高龄产妇(>35岁)、产褥期发热和产妇产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临床特征比较Table 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onatal septicemia caused by GBS or non-GBS pathogens

表1(续)Table 1(continued)

2.6 IL-6的血清表达

GBS组新生儿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且GBS组中IL-6高表达的新生儿比例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见表2。根据ROC曲线可见,当血清IL-6的表达阈值设定为64.599 ng/L,其对GBS诊断的特异度为0.639,灵敏度为0.667,曲线下面积为0.691,见图1。

表2 两组新生儿血清IL-6表达水平比较Table 2 Serum IL-6 level in neonatal septicemia caused by GBS or non-GBS pathogens

3 讨论

图1 血清IL-6诊断GBS和非GBS感染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analysis of serum IL-6 in diagnosing GBS and non-GBS infection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于病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炎性反应。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对外来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差,极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发生后亦较难控制、易发生全身炎性反应,因此,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高,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GBS是常见的人类条件致病菌,多寄居于直肠和阴道,研究指出,产妇在阴道分娩时有40.0%~70.0%的概率将GBS传给新生儿,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疾病,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部分新生儿虽然在感染GBS后存活,但造成了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脑积水等。GBS除了对新生儿有巨大影响外,对于孕妇,GBS感染可造成胎儿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胎膜早破等[7-9]。

本研究发现,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中,GBS感染率为28.7%,与既往的研究相似[10]。而通过比较GBS感染与非GBS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发现,GBS组新生儿惊厥、神经系统并发症、喂养不耐受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GBS组(P<0.05),其中GBS感染后对脑组织的损伤是其重要临床特征。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脑组织和神经系统情况,对于早期出现脑部病变或神经系统异常的患儿,应尽早予以相关干预,以期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致残、致死率。

既往有研究认为,生殖道GBS定植为新生儿感染GB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产妇年龄、产次、胎膜早破等与之无关[11]。但也有研究指出,胎膜早破>18 h、胎龄<37周等均为GBS感染高危因素[12]。而本研究结果显示,除了生殖道GBS定植(即前一胎有GBS感染史),胎膜早破>18 h也与新生儿感染GBS有关。虽然近年来,孕期GBS筛查已被广泛推广,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孕妇在围产期未进行GBS筛查,因此对于胎膜早破或既往有过新生儿GBS感染的产妇,无论有无产前GBS筛查结果,均应预防性予以抗生素,减少产妇及新生儿GBS的感染。

IL-6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因子,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包括巨噬细胞、Th2细胞等,其可以分化和降低由肿瘤坏死因子等引起的炎性反应,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也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抑制免疫功能。既往众多研究指出,IL-6在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亦可作为早期的诊断指标[13-14]。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感染GBS的孕妇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这主要是由于GBS感染促进胎盘、绒毛膜、羊膜等细胞合成和分泌IL-6,并释放入羊水和母血[15]。本研究比较了GBS感染与非GBS感染患儿之间的血清IL-6水平,结果显示GBS感染新生儿的IL-6水平显著高于非GBS感染新生儿,这可能与GBS释放的溶血毒素能够刺激IL-6的过度分泌,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导致炎性反应加重有一定关系。除了IL-6以外,GBS感染也可以促进包括降钙素原、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多种感染标志物的分泌。但这些标志物不能很好地鉴别是否为GBS感染。在本次研究中,对血清IL-6水平区别GBS感染与非GBS感染的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IL-6的阈值设为64.599 ng/L,其对GBS诊断的特异度为0.639,灵敏度为0.667,曲线下面积为0.691。表明IL-6对鉴别是否GBS感染具有中等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其表达水平高低对临床诊疗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上对于GBS败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培养结果,耗时较长会延误治疗时机。因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GBS败血症的特点,建议对于败血症新生儿可早期行IL-6检测,若血清IL-6高表达,提示感染GBS的可能性较高,可及时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着重予以抗GBS的抗生素治疗,待血培养结果明确后再调整用药,以尽快对GBS感染进行干预,降低新生儿发生严重后遗症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猜你喜欢

败血症胎膜胎龄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胎膜早破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