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嫉妒转化为竞争力

2019-09-20胡艳

心理与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理孩子

胡艳

《心理学大辞典》中解释,嫉妒是与别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是人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

其实,嫉妒是人类的本能,它在生活中无所不在,比我们通常所愿承认的要广泛得多。但是,处理得好,轻微的嫉妒可以转化成为进取和超越的动力;处理不好,严重的嫉妒犹如慢性毒药,会啃噬我们的幸福感,甚至会诱使我们产生仇恨,导致危险的侵略性行为乃至犯罪。

嫉妒喜欢生长在哪里

雨果曾说,“一个嫉妒的人就是一个贪婪的人”;艾青也曾说,“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嫉妒是一种内外部认知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

1嫉妒容易产生于同一场域

白雪公主被后妈皇后嫉妒,是因为白雪公主存在于皇后的生活圈子里,而且比皇后漂亮。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和他同处一个领域并且能力比他强。处于同一场域的两个竞争者,特别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之间较容易產生嫉妒心理。人较容易嫉妒与自己处于同一竞争领域且表现比自己强的人。

2嫉妒容易产生于相近的层次

就像《红楼梦》中贾府里的焦大不会嫉妒贾宝玉,刘姥姥不会嫉妒贾母一样,嫉妒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各方面条件都显著优于自己的人,往往不容易产生嫉妒,因为相距甚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于是也就出现了“焦大”嫉妒“贾宝玉”这种情况,或者说“刘姥姥”也可以嫉妒“贾母”。只要嫉妒者在思维上认为与被嫉妒人是在一个层次上,他们便可能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正如现在活跃于互联网的键盘侠和网络喷子,对于一切“成功人士”和所谓名人都持反对态度。

3个体遗传、个人童年经验和社会文化综合因素影响

曾见过有位家长这样教育孩子:“这件漂亮衣服今天你要赶紧穿,不然某某(也有同样的衣服)就抢在你前面穿了!”孩子的心灵本如白纸般纯洁,试问,如果家长不如此引导,孩子会因为穿了一件同样的衣服而嫉妒同伴吗?更有一些父母以为经常贬低自己的孩子,吹捧别人的孩子就可以“有效”激励自己的孩子进步,其实往往适得其反。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个体的人格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有调查发现,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过度保护等都会有助于嫉妒心理的养成。早年生活困顿、经济拮据的人也容易因自卑而产生对他人的嫉妒。

4忽略别人付出的人最爱嫉妒

中国有句俗话,“别只看见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嫉妒的人往往不能客观认识与他人的差距,只喜欢聚焦别人努力后的结果,而主观忽略别人艰辛的努力过程。甚至某些嫉妒者有一种病态思维就是,凡事只想取得完美的结果,不想要付出努力的过程,但这又是一个悖论,因此,嫉妒便产生了。

容易嫉妒的人认为,人只有占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产生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占有的欲望是关注如何去占有一块蛋糕中更多的份额,而发展的欲望是研究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嫉妒的心理基础只是占有,而不想发展。

妒火中烧不如提高自己

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与人比较,当面对同事工作成绩等方面优于自己时,如何能做到不嫉妒?

1知足常乐不自卑

长期陷入嫉妒而无法自拔的人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不愿承认所谓“现实”(其实世间哪有绝对平等),总是聚焦于别人的优势,自认为落后于人,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只能与嫉妒百般纠缠,无法自拔。一般来说,低自尊者的嫉妒心往往更强,高自尊者的嫉妒心一般较弱。其实,每个人生存于世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你拥有的也许别人没有,因此,多盘点珍惜自己拥有的,知足常乐,不必盲目羡慕嫉妒别人。

2不比得到比付出

比如同样是看待时代风云人物任正非或马云,嫉妒者一般总是聚焦他们住什么房子,拿多少薪资,开什么豪车,而不会去想他们肩上的责任和他们创业路上走过的坎坷、遇到的磨难。与人比待遇、比荣誉、比享受永远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外有山没有尽头的。正确的对比,应该是比能力、比担当、比付出,比对社会的贡献,这样才会越比越进取,越比越高尚,越比越幸福。你付出得越多,自然得到就可能越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其实不是傻,而是最大的明智。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嫉妒的人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看着他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每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产生嫉妒心理时不妨激励自己,以实际行动比他人做得更好,或者尝试转移注意力或换换环境。当我们有远大抱负和明确目标时,嫉妒心理可能就不那么强烈。再比如,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那么,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

嫉妒一旦无法控制,就容易变成一种破坏性因素,对生活、事业、人生产生破坏性的消极影响。但只要能正视嫉妒,疏导嫉妒,转化嫉妒,那么嫉妒也可以变成一种促进个人发展的动力。好妒者不妨把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好”视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挑战,从自我发展中提升自我价值感,而不是试图以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发掘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自己自信和优秀起来,都是克服嫉妒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心理孩子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孩子的画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