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萨提亚家庭治疗中体验性的运用

2019-09-20庄艳

心理与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体验性咨询室

庄艳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被称为“体验式家庭治疗模式”,是六大家庭治疗模式之一。正是因为它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体验性,帮助案主及家庭成员去体验自己、体验家庭、体验系统,从而可以看到被忽略的系统中的一部分,经由体验,可以触发思考,弥补原先互动模式中的不足。

现在有很多人都擅长用头脑思辨,证明对和错,应该或者不应该,适宜或者不适宜,看重事实发生的部分,强调规则的训练和遵守,重视观点和行为的部分,却常常忽略了感受的部分、渴望的部分及期待的部分。

萨提亚模式在强调体验性的同时,并没有扔掉理性的部分;它注重感受的部分,同时会加入思考的部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一致的沟通,达到对生命力的滋养,让每一个生命成为一个“更负责任”“更多选择”“更高自尊”“更加一致”的人。

在我学习过不少心理咨询疗法之后,依旧被它的魅力所深深感动,它的滋养性、包容性和深入性让我流连忘返,就算后期接触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等其他家庭治疗方法,我也依旧喜欢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体验性、系统性、正向导向、聚焦改变及运用自我。

本文将着重从“体验性”方面简述其在治疗案例中的运用。

1雕塑外化:让“没看见的”变成“看见的”

“体验性”是怎么生成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五官感受中生成的。在传统的个别治疗中,治疗师和案主之间常常是听和说,视觉的部分很少呈现出来,即使有呈现,也是通过语言形成的“想象视觉画面”来达到效果。

一个初三女生抑郁症案例中,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里,父親口头上对咨询师承认孩子有病,允许孩子服药,但是面对孩子就是不愿意说出口。第三次咨询的时候,咨询室中母亲和女儿都哭了,爸爸受不了家人流眼泪,走出了咨询室。

过了几分钟,咨询师请他再次进入咨询室,邀请他们全家做一个家庭雕塑。画面是这样的:母亲和女儿蹲在地上微微哭泣,两人手牵着手,头上分别盖着一层纱布,颜色是蓝色的(象征抑郁的情绪),父亲一个人站在她们的对面,有一点距离,看着她们,手上拿着一个写有“抑郁症”的纸牌,母亲和女儿试图将这张纸牌让爸爸看见,爸爸却反复将纸牌扔掉,母亲和女儿弱弱地用力,父亲每次很强地甩走。

当这个画面呈现出来之后,母女二人泣不成声,父亲一阵头晕。整个家庭陷入“僵化”状态好几分钟。

在雕塑中,咨询师采访了爸爸的感受,爸爸说:“我真不知道会是这样的情景,我不想这样子的,这让我很难接受,平时她们不是这样的,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

咨询师也采访了妈妈的感受,妈妈说:“太真实了,家庭中就是如此的,我们敢怒不敢言,总是想着家和万事兴。”

家庭中的真实冲突往往暗藏在美好的幸福和谐之中,体验性可以通过雕塑让这种真实性呈现出来,家庭里的秘密希望被看见,家庭成员的感受和渴望希望被看见,家庭系统才能重新调整,变得真正的和谐,孩子的症状才会逐渐消失。

2空间位移:让“被挡住的”变得“无障碍”

来访者是一个妈妈带着10岁的女儿。症状是女儿做什么事情都特别容易哭,一哭就不用做事了,然后就可以逃过不想做的事情了。这是妈妈的陈述。

在咨询室中,女儿挨着妈妈坐,爸爸坐在另一侧,女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感觉困难时就会看看妈妈,也会哭。我就邀请女儿从原来的位置挪出来,请她坐到对面的沙发上去,一开始她不愿意,咨询师和父母协力邀请她,说“哪怕只是一分钟的时间,试试看,如果可以,就继续,如果不可以,还可以再坐回来”,她答应了。

结果,坐到对面沙发之后,她更清楚地看到了妈妈和爸爸。每当说到爸爸和妈妈的事情时,她就很开心,很自然,很放松。经过一段时间的对话,我邀请妈妈和爸爸回忆一下,刚才留意到女儿的状态没有,爸爸说“变得更轻松了,笑容变多了”,妈妈说“我感觉舒服多了,不再那么热了,同时也轻松了很多,我以前就是管得太多”。

第三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女儿自觉选择了单独的沙发坐下,她享受那个位置了。

从这个当下发生的体验开始入手,通过小小的位置移动,来改变家庭中的关系结盟,重新调整三角关系,让父母的双眼可以看到彼此,而不仅仅是父母都盯着孩子看,孩子不再夹在父母之间,阻挡着妈妈看见爸爸、爸爸看见妈妈,让父母之间爱的流动更加顺畅,孩子就更开心,更自信,更从容。从物理上拉开距离的体验会带来系统的重新整理。

3听觉唤醒:让“没听到的”变成“听到的”

一个妈妈带着她觉得有问题的儿子来到我的咨询室,她觉得儿子有多动、脸盲、作业拖拉等问题,已经被很多人视为“怪孩子”了,她如果还不带他治疗,她就会很焦虑。

孩子在咨询中说道,“小时候,你们打过我,一年级时候就打过,还说对我很好了。有一次因为我语文考了66分打我,二、三年级的时候也有过,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风雨交加,四个人同时骂我”,一边说一边哭。

妈妈马上回应:“你是不是记错了啊,记反了啊,高年级的时候打过的,低年级的时候没有打过”。

孩子还在强调,没有记错,就是如此;妈妈依旧在核对事实,不是这样的,你可能自己想象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来,自己曾经跟妈妈核对事实的时候,也是有出入的,我认为的事实的部分,妈妈死活不承认,让我觉得很委屈。

这时,我对孩子妈妈说:“也许你们记忆中的事实是有偏差的,现在可能谁也不能证明谁的记忆就是准确的,但我们是否要在准确性上去讨论呢?你是否听到孩子刚才在用怎样的语气说话?”

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在哭着说,声音激动。咨询师问妈妈,“你能感受到自己当下的情绪体验吗?以及孩子当下的情绪体验吗?”

妈妈静了静,说:“我的情绪体验是无奈的、焦虑的,孩子的体验是委屈的和崩溃的”。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希望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从感受到渴望层面的问题都有了,让案主和孩子都处在当下的历程中,而不纠结于事实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在对话过程中,常常听到不符合自己头脑中的事实的部分就去反驳或者证伪,往往忘记了听一听对方带着情绪的背后,渴望的是什么。那可能是一份爱,一份被看见、被认可的渴求。

关于萨提亚体验式的应用,是非常快速、真实且深入的,同样它的应用并不是单一发挥作用的,而是结合着系统性、正向导向、聚焦改变及运用自己等元素一同发挥作用的。如果咨询师能很好地运用自己,利用自己内在冰山的稳定性和充分的积极资源,那么体验性就会更加容易操作,更容易带案主进入积极正向的体验中。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体验性咨询室
应用心理学专业家庭治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