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的管理者应是平衡大师

2019-09-20张润斌

董事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权责管理者

张润斌

中国人一直讲究“平衡之美”。平衡一词看似简单,却蕴含了许多哲理。比如大自然需要生态平衡、身体健康需要营养平衡、家庭财政需要收支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样,经营一家企业需要达到各种平衡。企业管理者需要练就把握平衡的能力,从管理层面来看,至少需要保证三个方面达到平衡:战略平衡、权责平衡和激励平衡。

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

正所谓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战略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灵魂。企业制定战略时大多分为短期战略、长期战略两大类,前者更加注重的是短期效益,聚焦的是企业要活下去这个目标;后者则更注重长期发展,关注的是企业未来活得好不好这个愿景。在我看来,一家企业要活下去并且活得好,短期效益和长期战略必须达到平衡的状态。

一方面,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盈利,因此应首先看到短期利益,其次才看长期利益。没有短期效益,长远发展只是水中花镜中月。企业短期效益越显著,投资者、客户和员工越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信心,他们能够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就更加愿意与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让投资者、员工画饼充饥,长此以往,企业就会失去各方助力,变得孤立无援,乃至衰落。这方面,一些疯狂烧钱、不重短期回报、长期亏损、如今已败落的企业,如大量团购企业,就是最好的警示。

另一方面,短期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因为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必然会压缩在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企业就会失去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亡。纵观当下伟大的企业,都是有长远目标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而选择在当下进行巨大的投入。今年欧盟发布了《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这份报告统计了全球46个国家、地区共计2500家公司在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入的情况。其中,中国的华为以113.34亿欧元的研发投入排在世界第五位,排在华为前面的公司分别是三星、谷歌、大众和微软,这些在研发上投入巨大的公司,无疑都是世上最成功的企业。

因此,作為企业管理者,我们应当把短期利益看作企业发展的燃料,而不是前进的目标。要在保证燃料充足的前提下,拿出一部分利润投入到企业创新发展之中,并把这种投入变成一种制度去坚持,只有不断放眼长远,持续投入创新,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发展动能。

权力与责任

权力与责任是一体两面的,同时存在且相互制约。每个人在享受应有的权利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权责平衡在企业有序发展中尤为重要。要使权责平衡就得先做到权责清晰,对一个公司来说,权责清晰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都有清晰规范的认识。如果权责划分不清晰,就会导致分工不明、执行力低下、责任落实不到个人、互相推诿等情况。

比如有的企业一些管理岗位责任很大,要处理的问题很多,但企业给他的权力不足,以至于在一些工作决策上,需要逐级请示,由此耽误了时机反而受到批评。时间久了,这类管理者就会选择明哲保身,遇到困难的决策,不会主动解决而是把问题抛给上级。也有一些人,明明工作任务不重,掌握的权力却很大,他们通常会向上级管理者夸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把他人的成绩当做自己的成绩,当出现问题时,非但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反而把问题和责任全部推卸给员工,把自己撇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对权力的划分失衡,只有对每一个岗位的权责规范清晰,才可能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衡。

责任是管理的保障。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该承担的工作和相应的责任。比如在建筑行业,施工单位必须在显眼处张贴该项工程项目的具体责任人、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具体项目在实施之前会制作详实的工程任务分工表,谁负责什么工作一目了然。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可以尽量去建立这样清晰明了的权责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提高执行力。

企业需要给全员注入团队的观念,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团队就是一支队伍,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同伴遇到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团队效率的降低,甚至是工作上的重大失败。只有树立这种共同的风险意识,才能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达到1+1>2的效果。企业的利益关系着每个人,整体利益受损,每个人都会受到牵连:把这种权责平衡与企业命运相结合,才能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衡的状态,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激励与约束

激励与约束平衡,指员工需要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对企业的贡献程度享受不同的工资待遇以及考核机制。企业应该重视能力强的员工,让薪资水平反映每个人的工作成绩,从而调动那些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高的员工的积极性。比如,华为今年7月对8名2019届顶尖博士实行年薪制,薪酬最高的达201万元。但高薪酬也意味着高要求,总裁任正非对高薪人才的要求一直是必须和高产出挂钩,通过制定细致的考核模式,按照一定的算法去约束和奖励员工,鞭策他们持续进步。

很多企业管理者都知道薪酬激励的重要性,但真正要评定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待遇是否平衡,考验着管理者的眼界和心胸。首先,只要是能够胜任某个职位的,就应该给与肯定,而不是去要求他面面俱到。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去量才而为,最大限度去发挥人才的长处,肯定他们的优点,容忍和改善他们的缺点,而不是用一个人不好的一面去全盘否定他。其次,管理者需要学会区分不同岗位的管理和考核方式。比如针对营销和业务人员,可以从具体的业绩上来区分;但如果是对行政人员的考察,就需要把他们的工作态度、责任感也纳入考察的范围。

平衡方可持续,失衡则难长久。企业需要达到各种平衡,才能够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基业长青: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平衡大师。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权责管理者
窗口和镜子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论西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