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7莫圣杨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对各行各业进行充分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土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土建设计类专业要着眼于“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不断推进土建设计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土建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38-01

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概念的关键是创新思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启发、拓展和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需要,“互联网+”创新并改革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的教育要素进行深度的融合。一方面,互联网的运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教育资源,资源共享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普遍趋势,弥补传统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人才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帮助作用。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在分配上不够均衡,使教育公平问题愈发严重。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缓解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创新优势,将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进行补充衔接,整合人才培养的新形态[1]。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

1.改革课程体系。

首先,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高职土建设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具有互联网特色,加设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其次,要将传统的教学资源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开发新型课程;再者,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在线教育平台,使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使土建设计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具有多样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思维。

2.提供“4A”学习模式。

“4A”是Anytime、Anywhere、Anyway、Anybody(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任何人),“4A”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从任何人那里进行学习[2]。高职院校土建设计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微信课堂、在线学习或考试平台、教师在线评教系统,并借助信息化平台下发学习资料和素材,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制定“4A”学习模式,使学生可以全天候地进行学习。“4A”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贴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于土建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3.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中。

当今,“互联网+”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各行业的发展走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育人为本的基础上,土建设计的创新人才培养上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把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符合“互联网+”产业链的需求,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4.加强“互联网+”专业师资团队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高职土建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要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3]。要实现对土建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的双师型专业师资体系。专职教师负责基础课程教学,兼职教师可以是企业家也可以是普通的土建工人,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细致了解土建设计行业的一线情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5.与企业合作,构建创新实验室。

土建设计专业对实践有着很高的要求,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高职院校与土建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地和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同時也方便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讨论,帮助教师更好地判断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对接[4]。

三、结语

“互联网+”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是非常有必要要的,高职土建设计专业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加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土建设计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土建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冀福俊,冯晓棠.“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3):1-3.

[2]张晓玲,陈彦.“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青年,2016,(21):53.

[3]许蕴文.“互联网﹢”时代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研究[J].智富时代,2017,(007):371-372.

[4]吴纪才.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土建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5):62-65.

作者简介:莫圣杨,37岁,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副教授。高级室内建筑师,CIID会员;研究方向:土建设计类教学、装饰项目设计施工和民族文化产品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