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头部蝇蛆病的实验室培养鉴定

2019-09-16曾怀跃邢凡凡刘永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门环福尔马林蝇蛆

曾怀跃,邢凡凡,刘永棠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广东深圳 518053)

蝇蛆,苍蝇幼虫感染活体动物称之为蝇蛆病,蝇蛆感染人体头部鲜有报道。成虫苍蝇将卵产于活组织之中,孵化出幼虫,幼虫以活组织为食,经过4个发展阶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最后变成成虫。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78岁,汉族,2017年11月因患有右额基底细胞癌,头皮有溃烂未做任何治疗,突然发现有虫子从头部爬出,前来本院就诊。用镊子将虫子取出,送实验室检验,鉴定为蝇蛆,经去虫、手术清创、抗感染、植皮等治疗,情况改善后出院。

1.2仪器与材料 解剖显微镜:雷卡(LEICA M60),放大倍数为10×2。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仪器有限公司):35 ℃。材料:无菌瓶、血培养琼脂(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福尔马林、玻片、空普通平皿。

1.3实验过程与方法 将取自患者头部的6只蛆虫,分别置于6个无菌瓶之中,其中2只各加入10%的福尔马林1~2 mL,浸泡8 h,取出放在玻片上,在10×2倍的解剖镜下观察。4只加血平板内的琼脂(小块)至瓶内一半高度,盖好盖子后,拧松以便有空气进入,其中2只放入35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温箱内的水盘要加水,以保证适当的湿度,另外2只放置室温(24 ℃)培养,每天观察。加福尔马林的2只蛆虫,经解剖显微镜镜检可见口钩,后气门,见图1。幼虫长度为9 mm,体分13节,一对口钩,气门环较厚,3个气门裂排列在一起,略弯曲,气门钮在气门环下方开口处。

注:A表示口钩;B表示后气门

图1显微镜检验结果(10×2)

2 结 果

4只加血琼脂的幼虫中,2只幼虫在35 ℃恒温培养,取食活跃,经培养4.0 d后变成了蛹,见图2A;蛹经培养3.0 d后变成了成虫,见图2B。2只幼虫在室温下培养,整个变化过程与35 ℃温箱培养的幼虫一样,只是延迟了2.0 d完成全变态过程,变成成虫,可见培养温度对蝇蛆的演化过程快慢是有影响的。经解剖显微镜检验的幼虫,明显可见口钩,后气门,见图1,气门环较厚,3个气门裂排列在一起,略弯曲,气门钮在气门环下方开口处。常见蝇类成熟幼虫(蛆)形态及幼虫气门,经对比鉴定为蛆症金蝇。

经解剖显微镜镜检明显可见蝇幼虫的口钩及后气门,经培养幼虫变成了蛹,蛹变成了成虫苍蝇,经对比鉴定为蛆症金蝇。确诊患者为蝇蛆感染。

注:A表示蛹;B表示成虫

图2培养结果图

3 讨 论

蝇是全变态生物,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发育过程受温度、湿度明显影响,卵产出6~12 h后孵化,若遇低温,则时间更长。幼虫发育可在3.0~5.0 d内完成,不利环境可能需要7.0~10.0 d,温度较低时甚至需要24 d;蛹在温度较高时需要3~5 d,较冷的情况下需要7.0~14.0 d。从虫卵发育到成虫的时间随着温度而异,如16 ℃时49.0 d,20 ℃时25.0 d,25 ℃时16.0 d,30 ℃时10.0~12.0 d,35 ℃时需8.0~10.0 d,很少会短于7.0 d[1]。幼虫有3个龄期:1龄幼虫体长1~3 mm,仅有后气门。蜕皮后变为2龄幼虫,长3~5 mm,有前气门,后气门有2裂。再次蜕皮即为3龄幼虫,长5~13 mm,后气门3裂。蝇蛆体色,1~3龄由透明、乳白色变为乳黄色,直至成熟、化蛹[2]。据国外文献报道,第1幼虫发育需要约1.8 d,第2幼虫发育约需2.5 d,第3幼虫发育需4.0~6.0 d[3]。从上可推断出本研究取出用于观察的幼虫就为3龄初期幼虫,可见口钩和后气门3裂,在35 ℃温箱内,经4.0 d变成蛹,再经3.0 d羽化为成虫。在此过程中,笔者用福尔马林固定,解剖显微镜观察,清晰可见幼虫的特征性结构,体长9 mm,体分13节,一对口钩,气门环,气门裂,气门钮特征明显,判断为蝇蛆,与蛆症金蝇口钩及气门比对,为蛆症金蝇,经35 ℃温箱培养,证明诊断是正确的。

在我国,较少有蝇蛆病报道,该病多发生在农村、牧区,儿童多见,以皮肤蝇蛆病为主,头部少见,皮肤蝇蛆病的临床表现与蝇蛆对患者的机械刺激有关。蝇蛆在皮下移行时患者可感到皮下痛痒感、异物感、移行感等,有时皮下可见蝇蛆移行后遗留的痕迹。由于蝇蛆体表常带有细菌,可能引起皮下感染。少数过敏体质的皮肤蝇蛆病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荨麻疹样皮肤损害,甚至出现弛张热,严重者可引起休克、死亡。皮肤蝇蛆病患者嗜酸细胞百分比升高[4];创伤性蝇蛆病常见有金蝇、绿蝇等[5]。国内病例报道以临床病症报道为主,没有病原体的详细实验室诊断证据,说服力不佳;国外曾有1例阴道阴唇蝇蛆病报道,报道病例情况全面,对实验室病原体诊断清楚,形成有力证据[3]。

国外报道的实验室鉴定方法:将取到的蝇蛆浸入沸水之中60 s,然后浸入90%的乙醇中,用无菌刀片将含有后气门的蛆体末段切开,浸入5%的氢氧化钾之中,轻柔加热至100 ℃ 5 min,冷却,用蒸馏水清洗,然后转移到玻片之上用10倍放大的光学和解剖显微镜观察[3]。美国临床微生物学综述在幼虫保存与鉴定一节中则写明:将蝇蛆浸入非常热(足以产生蒸汽)但不是沸水之中30 s,这样可防止腐烂又可维持蛆的自然颜色,然后保存在有70%~95%的乙醇之中,可最好保持幼虫的长度和形态;不应使用福尔马林溶液,因为它会使幼虫组织过度硬化,从而造成处理困难。而我国教材检查蝇蛆的方法是:将蝇蛆置于10% 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4~8 h,用水洗数次后镜检[5]。培养的方法是:必要时,可将获得的幼虫置泥土中培养为蛹和成虫,以便进一步鉴定,该方法不易控制实验条件、温度、湿度,笔者没有采用。而笔者实验时仅用福尔马林浸泡蛆虫,用解剖显微镜检查可清楚看到口钩和后气门,用血平板内琼脂,切成小块,在瓶子内进行培养,培养出成虫苍蝇,证明笔者的鉴定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但是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国内外的方法,制订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实验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瓶盖要松开适当,以便空气流入;要每天观察,以防幼虫死亡。

猜你喜欢

门环福尔马林蝇蛆
羊鼻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青瓦与门环诠释传统文化
肉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门环
夏季羊摇头、打喷嚏、呼吸困难 羊鼻蝇蛆不可不防
冰冻冷藏解剖台在解剖实验室的应用
手术病理标本固定取液方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敲门的老物件儿
老门环
不同浓度福尔马林治疗宫颈癌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