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2019-03-20韩文静周旭春综述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空肠病死率胰腺

韩文静,周旭春 综述,邹 涛 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42)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诱发胰腺内胰蛋白酶大量合成并分泌,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充血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损伤。最常见病因仍是胆源性(40%~70%)和酒精性(25%~35%)[1]。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分为轻症、中度重症、重症。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提出:轻症胰腺炎病死率极低,通常在1~2周内自行恢复,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因后期合并营养不良、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达36%~50%。目前急性胰腺炎的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的营养支持研究持续进行,进展较大,本文将对其最新进展做以下综述。

1 肠内营养重要性

急性胰腺炎处于高分解状态,严重负氮平衡造成营养不良,增加感染风险;营养不良具有营养支持指征,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既往认为胰酶激活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提倡完全肠外营养减少胰酶分泌,改善临床症状,而肠内营养可能刺激胰腺外分泌增加,加重病情。大量研究认为肠道功能衰竭与胰腺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相关。一般完全肠外营养2周可发生肠黏膜萎缩,肠道屏障破坏,胰酶经受损肠壁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刺激并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肠源性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1-2]。同时受损胰腺组织继发“胰岛素抵抗”,增加感染相关并发症,进一步损伤胰腺组织,形成恶性循环。已有越来越多证据支持早期肠内营养[1,3-4],肠内营养并不增加器官衰竭发生[5],通过改善肠道微循环障碍,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指标[6],维持肠道渗透性,减少肠源性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肠内营养至关重要。

2 肠内营养时机

急性胰腺炎病情具有复杂性和多阶段性,且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何时开展肠内营养尤为重要,各国临床指南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48 h)优于晚期肠内营养(>48 h),可减少SIRS、MODS的发生[7]。我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2013年)建议若患者消化道具有部分功能,可耐受肠内营养,则开始实施[2]。日本指南[8]和急性胰腺炎管理实践指南[9]均推荐确诊48 h内开始进行空肠肠内营养。意大利重症胰腺炎共识[10]首次提出: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前提下,可于确诊后24~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针对无法维持每日基础能量需求的危重患者,包括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应在24~48 h内进行[11]。随后有研究提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24 h)对重症胰腺炎总体疗效优于晚期营养支持、完全肠外营养,显著降低MODS和胰腺相关感染率,有降低病死率、感染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的趋势[12]。当前不同国家指南对于肠内营养实施最佳时机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提倡尽早开展,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肠源性感染,减少MODS、SIRS发生率,实施肠内营养前,应综合评估患者是否能承受肠内置管及对营养制剂的耐受能力。最新美国胃肠病协会建议若患者能耐受经口进食,应在24 h内给予;若不能耐受,则首选肠内营养[3]。

3 肠内营养方式

肠内营养是指营养制剂通过口服或管饲途径,经消化道消化或直接吸收以提供人体所需营养元素的一种营养方式,包括鼻胃管、鼻空肠管、液囊空肠导管、经鼻电磁定位导航仪下鼻空肠营养管、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外科造瘘术等。传统观念提倡空肠肠内营养,临床上普遍采取鼻空肠管营养途径。但传统鼻空肠管置入耗时,且不适合床旁操作,近期LI等[13]发现利用超声装置,可准确进行床旁安置鼻空肠管,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最新研究提出超声引导置管还可提高置管后肠内营养价值,若在置管前预先将200~250 mL生理盐水注入到胃腔,协助超声管定位,可进一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减少相关置管并发症[14]。并且营养管因其材质和管径大小差异,置管成功率不同。有研究发现重症胰腺炎患者行鼻胃管喂养优于鼻空肠管喂养,主要表现在减少器官衰竭、感染性胰腺坏死、住院时间、病死率等[4]。鼻胃管临床疗效较好,与直接经口进食比较,并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有学者认为此方式可作为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首选途径[15]。总的来说,鼻胃管/鼻空肠管为无创性操作,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适用短期肠内营养(4~6周);而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属于有创操作,操作复杂,置管时间长,需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对病情危重、有高麻醉风险的患者不适用,目前临床上更多用于非急性胰腺炎患者,如头颈部肿瘤、痴呆。针对急性胰腺炎的肠内营养方式,国外较偏向于鼻胃管/鼻空肠管,而国内偏向于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随着操作水平和对疾病认识的提高,逐渐提倡鼻胃/空肠管。临床医生在考虑进行肠内营养前,应根据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经济水平及对不同管饲途径的耐受能力综合判断,选择最适宜的管饲方式,提高肠内营养价值,减少家庭负担,节约卫生医疗资源,尤其是对需要长期家庭肠内营养的患者,还应考虑患者自身文化水平、家庭护理能力。目前意大利重症急性胰腺炎共识指南[10]、急性胰腺炎临床实践指南[9]及最新美国胃肠病协会[3]建议行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喂养。

4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

急性胰腺炎提倡营养支持,根据胃肠道功能,早期首选短肽型,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考虑平衡型整蛋白营养制剂,对于长期家庭管饲营养者,后期推荐以食物为基础的混合配方,尤其是多重食物过敏、免疫功能正常人群[16]。目前暂无证据表明低脂饮食比常规饮食更可取[9]。近年有学者提出免疫型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治疗。免疫功能紊乱贯穿重症胰腺炎整个病程,免疫抑制是胰腺感染的潜在诱因,免疫过激与MODS相关,肠内营养可调节早期过度炎性反应,因此,免疫调节是有效的治疗措施[17]。

4.1谷氨酰胺(Gln) Gln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肠上皮细胞的主要原料来源,可改善免疫细胞功能[18]。有研究者将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TPN+Gln)组和TPN组,分析发现(TPN+Gln)组清蛋白升高、住院时间缩短(20.30±2.40)d、病死率降低为4.2%(1/24),而TPN组住院时间延长(23.08±2.02)d,病死率高达17.4%(4/23)[19]。另有研究者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Gln组和对照组,6 h后获取小鼠胰腺和末端回肠组织,病理结果可见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胰腺结构紊乱、间质出血、炎症细胞渗透至肠道、肠道局部出血和坏死等病理改变,而Gln组胰腺和肠道病理改变均轻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提示Gln可减轻胰腺和肠道损伤[20]。

4.2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在胰腺继发感染中有重要作用,认为微生物制剂可预防肠道菌群移位。益生菌作为外源性微生物,增强宿主免疫调节能力的同时,其副产物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并增强微生物活性,防止细菌扩散,保持肠壁完整性[18]。有研究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和对照组(肠内营养),结果发现试验组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21]。另有研究发现合生元可降低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率和病死率[22]。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建议早期肠内营养时添加益生菌[11],但有研究认为益生菌增加胰腺感染率,是治疗禁忌[23]。目前上述观点均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且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组合可能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需更多临床研究明确。

4.3脂肪酸、维生素 有研究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调节机体免疫[18],在急性胰腺炎发生之前予以短期(48 h)鱼油脂质乳剂可调节炎症介质释放,降低SIRS发生,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潜在优势,但是否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需进一步探索[24]。急性胰腺炎过程伴随氧化应激,维生素的抗氧化作用和免疫功能可能有利于疾病恢复,但至今尚无研究明确维生素A、C、E的具体疗效,若对其治疗剂量和干预时机进行仔细评估,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可观[17]。

5 肠内营养适宜人群

早期研究提示肠内营养主要用于轻症、中度重症胰腺炎,近年研究发现肠内营养同样适用于重症胰腺炎[25]、胰瘘者[26]及胰腺炎术后[1]。有文献报道持续肠内营养有利于肠瘘道闭合[26]。研究者回顾分析34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伴消化道瘘占15.12%(52例),最终得出结论,即肠内营养对消化道瘘具有独立保护作用[27]。一般认为胃轻瘫或肠梗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宜采用肠内营养,但有研究发现肠内营养的同时行腹腔穿刺引流可降低腹内高压,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和依从性,更快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改善临床预后[28]。对于合并胃出口梗阻、胃排空障碍者,还可采取双腔鼻胃减压空肠喂养管系统[29]。

6 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处理

因肠内营养制剂性质、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个体差异,肠内营养期间可能出现营养管脱出、堵塞和喂养不耐受等相关并发症。

6.1置管并发症 常见有咽喉部疼痛、脱管、导管折叠/堵塞、误吸和反流,较少发生的有导管感染、食管穿孔。

最新报道表示鼻胃管置入可并发腹段食管穿孔[30],对于伴食管溃疡、营养不良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鼻胃管置入时需动作轻柔,尽量避免食管损伤,减轻咽喉部不适感。置管后常规行正侧位X线、内镜等检查明确位置,尽早发现并处理类似相关并发症;鼻饲前检查营养管长度,长度低于50 cm时暂停输注营养液[31]。鼻饲时半卧位,从小剂量、低速滴注减少反流和误吸发生。鼻饲前后冲洗导管,在两种营养制剂之间替换其他液体冲洗营养管,或予以管径大于14 F的喂养管,避免堵管。若发生堵塞,排除管道折叠后,予以温开水、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或5%碳酸氢钠冲洗加速溶解营养液。告知患者置管后避免剧烈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轻柔,避免营养管脱出。

6.2喂养并发症 (1)喂养不耐受:有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口服喂养不耐受率约17%[32]。陈亭等[33]回顾分析92例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现肠内营养期间腹胀发生率约68.52%,便秘为46.30%,腹泻接近42.59%。营养液现用现配、渗透压接近胃肠道渗透压、输注前预热、序贯或间歇泵入方式输注,可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2)吸入性肺炎:输注时采取半卧位,输注后避免立即平卧、剧烈咳嗽等动作,或采取经皮空肠造瘘喂养,可减少其发生率,同时定期口腔护理。(3)血糖波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因胰岛功能受损,出现糖代谢紊乱,肠内营养加重胰岛负担,导致高血糖,故肠内营养期间需严密监测血糖,必要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拮抗。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进行肠内营养应遵循“先慢后快,先少后多,先淡后浓,先盐后糖,温度适宜,逐渐适应”的原则[31],尽量避免并发症,提高营养价值,改善临床预后。

7 小 结

当前各国指南均提倡急性胰腺炎患者尽早开展肠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减少二次感染,改善临床预后。但在急性胰腺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和营养制剂对患者的整体疗效、长期预后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也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不同菌株、不同种类及不同剂量组合的微生物制剂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疗效。特别指出的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肠内营养方案地制定需要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协作。

猜你喜欢

空肠病死率胰腺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四、胰腺重建技术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