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自然文学思潮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2019-09-12陈一芒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文学思潮教学启示汪曾祺

陈一芒

摘    要: 汪曾祺是当代杰出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京派作家属于传统自然文学思潮,作者从他的部分作品出发,结合语文教材、新课标、作文教学、写作学等,探究传统自然文学思潮对于中学作文的启示。

关键词: 汪曾祺    文学思潮    教学启示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迄今为止,总共16篇汪老作品曾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这不容小觑的数目足以证明对汪曾祺作品的研究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结合作品,认为可以转换为中学作文教学资源、技巧、方法如下:

一、语言方面

1.简洁生动,准确传神,内涵丰富。

《跑警报》一篇,在文中对于“跑”字进行了有趣的论述。又比如《侯银匠》中侯银匠有时认为女儿还在身边,后来反应过来的自嘲言语。

2.使用民间口语、单音节词、短句,富有文化性,体现风俗。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的鸭蛋》中,文章开头就介绍了大量端午特有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等。仔细观察单音节动词,我们可以在感受繁忙热闹生活气息的同时体会到节日的欢快氛围。

3.颜色的运用。

在《端午的鸭蛋》课文中,“红绿丝线”“黄色、蓝色的纸条”“十二红”,颜色运用丰富多彩,将节日的欢乐和文化氛围融合得恰到好处,又如《收字纸的老人》。

4.虚词、标点。

在《端午的鸭蛋》中作者着重用了“确实”“完全”“实在”等虚词表现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和对他乡咸鸭蛋的无感。此处虚词的巧妙使用及与他乡鸭蛋的对比,实际突出了作者对于家乡的自豪与偏爱。

5.诗化倾向,使用古典文言、四字句式。

汪曾祺讲求语言的通感及追求语言氛围的整体诗化。如在《胡同文化》中古典文言句式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之美,激发兴趣,对于审美的追求,学生很有可能尝试自己创作,有意识地模仿、练笔。

二、情节

1.平淡自然的故事。

在小说《受戒》中,“明海已经出家四年了”是小说的开头。这样看似不经意、平淡的一句话实际上已经缓缓地让读者置身于形象世界。

2.开头。

好的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汪老作品的开头是精心打磨过的,小说《鸡毛》作者开头“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就将人物地点交代清楚、干净利索。《晚饭花》中交代“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一句话交代了人物地点。

3.结尾。

汪曾祺的小说常常戛然而止于巧妙的地方,使读者回味无穷。如小说《八千岁》《陈小手》。

三、文体特征:散文化

如《受戒》小英子母亲的人物形象描写中,语言的散文化有助于塑造特定形象,可以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话语方面看出来,使人物形象全面立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表现文章主旨及作者蕴藏的深刻情感也大有作用。

四、手法方面

1.意识流。

在汪曾祺典型作品《大淖记事》中,巧云被奸污后的第二天早上乱糟糟、断断续续、飘飘忽忽的思想实际上是意识流的手法运用。

2.细节。

汪曾祺擅长对场景细节进行详尽的描写。如在《七里茶坊》中,汪曾祺对七里茶坊的空间描写,几句话,就将北方市镇刻画得栩栩如生,读者十分容易在脑海中展开联想,塑造出市镇形象。

3.留白。

汪曾祺情有独钟于齐白石那幅以动衬静的“蛙声图”,留白的艺术自古就有,《受戒》里也是歌颂少年之间纯真的爱情和小和尚明子受戒的过程,汪曾祺却对荸荠庵里的和尚做了特写。

4.意象。

小说中的意象是汪先生有意而为之的,他的标准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具有美感的且在长久文化熏陶中具有固定指向意义的事物。其中,“水”“花”“鸟”“船”等是较典型的意象。

5.描绘主角之眼与借他人之眼(对于眼睛的偏爱与描写视角的转化)。

“泰山庙唱戏,人家都自己扛了板凳去。巧云散着手就去了……因为好些人不是在看戏,是看她。”视角的巧妙转换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这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手法,通过他人被巧云的吸引间接展现巧云的美貌。

6.白描。

《受戒》結尾,以往的白描手法完美展现,白描使文章的结尾不仅留下了诗画交织的美感,更形成了一种美感。

五、叙述方式

汪曾祺说:“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他的叙事方式偏向散文化。《大淖记事》中,景色在开篇占了极大的篇幅,《受戒》在写爱情之前,也用了不少笔墨描绘庵赵庄周围的人和事。

六、结构:苦心经营的随便

如《陈小手》一文,文章开头看似平铺直叙,简单易懂,但是陈小手谦虚正直坦荡敬业的形象已在无形中树立起来了。在汪先生看来“生活的样式,就是小说的样式”,无论是文学体裁还是内在的结构,就是“苦心经营的随便”。

七、主题

1.隐晦。

汪曾祺认为:“主题最好不要让人一眼就看出来。”如《受戒》,作品的主题与戒有着深刻关系,读者读完小说,再次联系标题,能够反思顿悟出很多深刻内容,这启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材料作文,作文题目不落于俗套,可以在考场上出彩。

2.温情。

汪曾祺的小说绝大部分是以平淡快乐的事情作为写作对象,传达出欢乐的情绪,即使以悲痛的事件为写作题材,我们也能在悲痛中见温情,如《温暖和寂寞》。

八、和谐的人生态度与审美追求

感情的节制和表达的平和是汪曾祺所追求的,其中融入了人道主义悲悯和同情,以及生活中对诗意和美的发现。例如《安乐居》,表现了诗意栖居、趣味生活的意趣;《岁寒三友》则表现了温情有余、苦难潜藏的乐观主义精神。都表达了作者和谐的人生态度与审美追求,是作者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九、教学方法与启示

1.“贴着人物来写”,回归生活,观察生活。

“贴着人物来写”是沈从文先生在写作课上给学生们的指导,汪曾祺铭记在心。

2.时常回忆。

作家能够通过回忆将童年印象深刻的东西,能够写出、回忆出的东西本身就对作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价值意义。

3.不断积累,博览群书。

汪曾祺文学作品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小说的散文化”和“散文的小说化”,打破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汪曾祺现象。

4.仿写练习。

不断仿写作品,每次仿写过后仔细比较,深究自己与作家间的不同,得出原因,总结规律,每次仿写结束更正,一篇作品至少仿写三遍。

5.有意识地积累词汇,以同义词、成语、书面语为主。

笔者在上课时注意观察,发现专业课晓苏老师能够一口气说出5个以上近义词,而且是成语、书面语的形式。

6.语言内容整体性。

汪曾祺认为“语言和内容同时存在不可剥离”,他十分注重锤炼字句,学生在写作时候也需注意。

7.民间故事的改写与创作。

汪曾祺对于民间故事有一段深深的感情,他自己也是“改写”大家,这其中既有对古代范仲淹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人的作品的改编,又有对《田螺姑娘》《聊斋志异》《鹿井丹泉》等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翻新。

8.写作习惯。

汪曾祺把文章写得充满生气,与他的写作习惯有关。汪曾祺习惯把如何布局,如何勾画人物,如何设置结构想清楚了之后再动笔,这样的写作习惯有利于形成全局观念,对全文有整体把握。这样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保证整篇小说内部“气”的畅通。这启示我们,写作重视审题,谋篇布局,列提纲,不能想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与详略。

参考文献:

[1]张瑞.叙事学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季羡林.季羡林谈写作[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3]叶圣陶.给孩子的写作课[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文学思潮教学启示汪曾祺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思潮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蒋承勇①教授访谈录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对八十年代文学思潮命名问题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