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高考下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模式探讨

2019-09-12谢金华

考试周刊 2019年59期
关键词:备考学案导学复习

摘 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新课标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学案导学;新课标;高考;复习;备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着重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应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新课标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

一、 新课标高考复习学案的设计原则

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高考命题专家已参与制订课标,命题会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我们的高考叫新课标高考,我们的复习备考就要以课标为引领,按新课标要求设计复习学案。

1. 要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内容包括:内容要求、教学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水平、物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2. 要从学生视角设计教学,确保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仅仅获取知识,教学设计应适应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3. 要充分把握高考改革的核心,明确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优化备考策略,利用学案导学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二、 新课标高考复习学案的应用研究

面对新课标高考的新要求,现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谈谈如何在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课实施“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案例】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专题

【导学提纲】

(一) 高考复习要求

1. 学会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2.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推论。

3. 掌握整体法与隔离法,能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和极值问题。

学案设计意图:根据新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本专题的高考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清楚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了解要复习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二) 重点知识梳理

1. 平衡状态:

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2)三力平衡:

(3)多力平衡:

学案设计意图:将每个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学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 考点突破:呈现例题或练习题

1. 两小组代表上台把学案课前练习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同学讨论和交流。(课前练习共5题,此处仅列出2题)

(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2)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被挡板挡住了,请画出小球的受力图。

说明:①其他学生对板演学生的答案有不同意見的可上台修改并进行讲述原因,所有同学补充完毕后教师再作点评。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总结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a. 明确研究对象……

b. 隔离……

c. 画受力图……

d. 检查……

学案设计意图:教师巡堂指导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包括哪些题目完成得比较好,哪些题目错得比较多等),决定讲评重点。学生通过导学案课前先练,回顾本专题的基本知识,对本节课有所准备,实行“先学”,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决定“后教”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先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共3题,此处仅列出1题)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若在A物体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画出B物体的受力图。

说明:①两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小组的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若有不同意见的,上台进行修改并评讲,另外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点评。

2. 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受力分析要注意的事项。

(1)不要把惯性当成一种力;

(2)不要把效果力分析进去;

(3)不要把物体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也分析进去。

学案设计意图:学生“先练”“先议”,教师根据巡堂和学生板演情况“后讲”“后评”,教师要注意做到“讲在关键处、评在易错点”。先个别学生板演答案,再调动其他学生补充,引起全体讨论,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例题和训练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和小结。此环节后学生对本专题的考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此时建议学生用总结提升的方法重新思考第四环节的典题精选(高考真题),一切水到渠成。

(四) 典题精选:高考真题训练(略)

(五) 跟踪训练(略)

说明:编写跟踪训练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异化);③控制习题数量,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④编写时结合新课标高考要求,增加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

为调动学生参与,重点思考在三环节如何实施“学案教学”:

1. 重点知识梳理环节

以“回顾知识过程如何让学生参与”一环节为例,目前发现有三种较典型的方法:

法一是用填空或小测形式回顾,小测后马上对答案,然后教师重点讲解、点评各知识当中学生“未知点”或“不清楚点(如易错点、理解盲区)”;

法二是用图形、实验或问题情景引出知识要点,融会贯通;

法三是用练习题形式,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2. 呈现例题或练习题环节

呈现例题或练习题后要注意先让学生审题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再分析讲解。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分析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把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

3. 典题精选高考真题训练环节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及省市模拟题),讲在关键处(突破点)、评在易错点(争议点):学生练习或讨论时,教师要注意积极巡堂,巡堂时教师注意发现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可以适当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来实现)。讲评时建议可将收集到的学生的典型错误或解法,予以展示、评议——板演评议法,全体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注意保护被展示者的积极性,以积极和正面鼓励为主。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课的应用,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文.基于学案导学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

[3]邓洪亮.“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7).

作者简介:谢金华,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备考学案导学复习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语文作文题立意解析与备考探析
“学案导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