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019-09-10韦荣凤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韦荣凤

摘要:小学语文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不仅要重视基础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自己的能力。本文就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论述在当前的教学课堂上应当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就需要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进行思考,进行感悟,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开展教学?才能够使学生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在这里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开展教学,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就必须进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学的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笔者在讲解《群鸟学艺》这一篇课文时,就精心的制作了相关的课件,搜集了相关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就利用了故事导入法。

二、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个体,他们是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课堂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关注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教学关系应当得到转变,教师不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其次就是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小组内的互评,学生的自评,以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教师就要在课堂上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这样就能够利用声音,视频图片等等来丰富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狐狸与乌鸦》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搜集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来观看,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中讲授的内容。同时这样的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四、评价创新,综合评价。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环节,进行评价的创新。利用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起良好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要包括关于语文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在内容上,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评价中重视语文学习。

五、联系生活,开展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的应用性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讲授语文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将教学和生活相联系。语文的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学生在写作时,许多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思想观点以及情感都是从生活经验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你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来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

六、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还应当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同时使他们的沟通能力也得到提升。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就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解决了问题,同时又能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其次小组学习的形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在组织小组学习是教师也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就是对学生的分组要具有一门科学性,不能小组内全部是学习较好的学生,或者学习是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得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带领学习较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其次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乐于参与。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多种方法和方式來进行教学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