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节,独为纪念屈原么

2019-09-10

科教新报 2019年26期
关键词:汨罗伍子胥屈原

  一般认为,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其实,真要深究起来,仅仅一天的端午节,要纪念的人,可是多了去了。简单列举出来,大家感受一下。

  咱楚人,自然认为是源于纪念屈原。

  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也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距离唐朝张说最近的《隋书·地理志》记载更详:“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

  因此,唐朝的张说,到了属于大荆州区域范围内的岳州,也认为是纪念屈原的,他才在《岳州观竞渡》中写“土尚三闾俗”。

  吴人,认为源于纪念伍子胥。

  记录同样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管屈原也。”伍子胥虽是楚人,但横死于吴国。他自刎而死之后,吴王夫差命人将其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是故吴越之人奉伍子胥为波涛之神,在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来祭祀他。

  越人,认为源于纪念越王勾践或者孝女曹娥。

  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说:“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同样是宋人的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记录说:“竞渡起于越王勾践,盖断发文身之术,习水好战者也。”

  曹娥,则源于《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焉。”传说曹娥投江五日后,其鬼魂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天動地,人们为她撰文立碑,为她划龙舟祭奠。至今,浙江省还有曹娥江、曹娥镇。

  在湘西、广西一带,还有端午节纪念伏波将军马援的风俗。

  端午节,还真挺忙的。本来人就挺挤的,可张说在岳州,居然还往里面加人,而且一加就是两个——“江传二女游”:娥皇、女英。

  端午节既然不是源于纪念屈原,那么源于何处?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而端午节的真正起源,比晋人周处早,比楚人屈原也早,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恶月恶日”的观念。

(节选摘自《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 章雪峰 著)

猜你喜欢

汨罗伍子胥屈原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千金小姐
吊屈原
屈原之死
伍子胥出昭关
屈原送米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