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年级学生如何养成语文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019-09-10谢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年级习惯

谢红

摘  要: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同时也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改善和提升。但是,从目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的话,势必影响到其良好预习习惯的逐渐习得,也会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就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高年级;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对于课堂活动来说,预习是在上课之前展开的,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准备活动,可以说是学习活动的崭新开端,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更好地展开后续的学习活动。可以说在新课程的学习上,预习活动起到了探路的作用,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整体框架,最终为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活动现状分析

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预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从目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预习活动的开展面临着很多的难题与困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

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了解,而不是要求学生依托课文,去查阅相关的书籍或者是通过其它途径去查询到更多的资料等。

(二)预习的形式相对单一

预习的重点通常就是局限在对于生字注音和组词的了解和掌握上。

(三)预习缺乏明确的目标

学生的预习活动缺乏目标,教师往往就是让学生随意看看教材,由于缺乏明确的预习任务,再加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预习很难达成预期的效果。

最后就是预习之前的指导工作没有做好,这就无法保证预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分析

(一)课文的预习

對于课文的预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诵读预习法。这是学生对于课文了解的开端,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学生可以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以及表演读等方式来读课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比较短,如果通过分组合作的话,往往效果会更加理想。另外,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能够恰当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话,学生往往更容易投入到课文中去,更容易引发精神的共鸣。

第二种方法就是问题带动法。具体来说就是给学生一些目的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布置的问题不仅仅要有针对性,而且难易程度应该是适度的,应该是符合学生实际认知特点的,从而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解决。我们以《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呢?为什么说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些问题顺利解决的话,课文的内容基本也就预习得差不多了。

第三种方法就是评注法。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更高,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就某一个段落或者是某一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要求切忌不要太多,学生能够自由评论就可以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评论要给予具体的、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学生要善于思考,要学会思考,要善于总结,学会归纳,当然这些都建立在学生认真预习的基础之上。

第四种方法就是复述法。复述法就是要去能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简略和完整的复述,这往往是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要求。这样不仅仅能够对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在复述的实际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

还有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检查时可以机智地择条进行检查,并不是要每一条都检查,那样的话就会显得过于繁琐,会在“课前检查”环节花费太多的时间。

(二)作者的预习

对于作者的了解往往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生活的年代,那个年代相对特殊的时代背景往往会让作者的文章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对于作者的了解和掌握,往往更加容易去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信息、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审美情绪等。

(三)现实生活的预习

对于现实生活的预习,范围相对宽泛,要求学生留意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去收集这方面资料的话,那么课堂上的交流与讨论活动更加容易开展,进而对于课文进行更深层次了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不舍得投入,现在孩子就是家长的未来,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书、买资料。在家长肯为孩子投入的同时,教师应该给家长一些良好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潜质买什么书,应该补充什么书。在国家加大对学校的图书馆的建设的同时,学生自己也拥有一些书,那岂不是更好的事?

在课前预习的环节,教师要择量布置预习任务,不能布置得太多,一定要在大部分学生的完成能力之内。假如过多过难,则容易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到时候得不偿失。

把预习做好了,教师上课变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还可以把多的时间用在拓展知识上,在40分钟内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结束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前预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要想真正达成上诉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意识到做好课前预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展开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活动,从而为后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事实上,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前预习活动,从而在备好课,备好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如何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6,09(31):22-23.

[2]韩晓燕.浅议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中),2017,5(15):11.

[3]陆新江.以科学的任务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前预习的效果[J].新课程(小学),2019,1(26):55.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高年级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好习惯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