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农村学校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动机

2019-09-10艾自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动机农村

艾自力

摘  要: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提出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课前预习相对来说比较重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高年语文;课前预习;动机

课前预习是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首先,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主要包括作者信息、背景、内涵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此外,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也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在预习当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以此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农村学校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动机

动机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动机才能够具备学习的动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为此,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预习动机,让学生在预习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此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在让学生预习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对于学习结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也将会给自身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在预习过程当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预习效果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有时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积极性会有所降低,极大地影响学生的预习热情。

(二)方法有待更新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了解,为此要能够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更好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吸收和掌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预习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采用的方法不正确,这也就会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时的难度,课堂效率不能保证。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科学的规划,最终导致教学内容的讲授不完整不系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很多家长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也会存在不同,也进而影响到学生最终的预习效果。

(三)设计问题有待完善

农村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时教师一般都会设置预习问题,以此让学生作为依据。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在预习中需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样的内容,以此更好地保障最终的预习效果。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预习问题的设置中存在很多不足,教师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把握,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进行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预习的有效开展。

二、激发农村学校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动机的策略

(一)工具书的使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要让学生掌握相应工具书的使用,例如《新华字典》《教材全解》等。如果学生没有这些工具书,将不能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所以具备工具书并对工具书进行使用,是提升预习效果的重要前提。学生在预习过程当中可以自己使用工具书对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大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学生对《教材全解》的依赖,在预习时可以将预习的作业发放给学生,以此让学生明白在预习当中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此外,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具有创造性的预习方案。常规性的预习主要包括解决教材当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对文章背景以及主题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把握,而创造性的预习要能够做到善于发现文章中的不足,能够自主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做好预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学生的预习,通过默读或者是画一画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能够学会使用工具书,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并能够了解文章的大体含义,能够对生字词进行横线标注,将自己不理解或者是感觉好的句子进行标注。此外,还可以使用朗读的方法,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大声朗读,以此更好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第一遍朗读是对生字词进行巩固,把课文进行通顺。第二遍朗读是要能够了解文章的大体含义,能够对文章描写的内容进行了解,深层次把握文章的主题。第三遍朗讀就要能够达到流利地朗读,可以使用摘抄的方式,将文章当中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句子进行摘录。还要能够养成质疑的习惯,对文章的内容养成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对问题进行解决时,要通过读上下文的方式。在预习当中自己认为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堂上重点进行听讲释疑。

(三)合理设计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要能够对预习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科学性也要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学习《牛顿在暴风雨中》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对牛顿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对问题进行解决。重点是对生字词进行学习,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把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束语:

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对于学生预习动机的激发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为此,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探索激发学生的动机的策略,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丹妮.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D].渤海大学,2018.

[2]陈明全.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鲁东大学,2017.

[3]陈丽云.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4):27.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动机农村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做好课前预习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