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快速提高立定跳远课的教学效率

2019-09-10苏礼屏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

苏礼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部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立定跳远作为体育学科重要教学内容,也应在当前背景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就快速提升立定跳远课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进行相关研讨,旨在更好的发挥出立定跳远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立定跳远课;教学效率;快速提高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造成立定跳远课教学效率偏低,难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为保障立定跳远课教学质量,教师不仅需明确新课标改革对体育学科整体改革提出的要求,更要认清立定跳远课教学期间存在的局限性,不断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立定跳远课程的参与感,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立定跳远技巧。

一、立定跳远技术分析

立定跳远是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重要内容,可更好的培养学生下肢爆发力及弹跳力,提升学生上下肢用力协调性。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包括预摆、起跳、腾空及落地等环节,因此为保障立定跳远课教学效率,就要以提升学生力量为基础,以传授学生起跳前预摆及蹬地技巧为核心[1]。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立定跳远课教学内容时,也需从动作高度、远度、准确度等方面入手,保障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立定跳远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实现身心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立定跳远课教学局限性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授课安排不合理

就目前来看,立定跳远课中理论与实践授课安排不合理,部分教师为尽快提升教学效率,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时间,使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立定跳远技巧及规范,造成学生在立定跳远实践中遇到诸多困难,如蹬地角度小、小腿未前伸等,严重影响到了立定跳远教学质量。

(二)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较大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受成长环境及遗传因素影响,差异性较为明显,进一步提升了立定跳远教学难度,部分学生因力量不足,上下肢协调性及灵活性不好,难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技巧,逐渐对立定跳远课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需教师积极应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身体素特点,设置不同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三)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部分立定跳远课中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为更好提升实际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竞赛等方式不断重复练习立定跳远技巧动作,使學生学习压力大,课堂疲倦感强,对立定跳远课失去兴趣。

三、提升立定跳远课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为更好的解决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较大问题,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身体协调性、力量及体育学习经验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特征,设计出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因材施教。

1.起跳分层教学

在立定跳远起跳教学时,部分学生会因蹬地不充分、起跳角度小而出现跳不高、跳不远等问题,因此可在距离起跳线10至20公分处按照前高后低的方式摆放不同起跳高度及远度垫子,让学生可感知到具体学习任务,在需跳过垫子时有意识的蹬力向前方跳[2]。同时,教学内容需从根本上体现出学生课堂中心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起跳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男生往往对高难度学习任务充满信心及挑战欲望,倾向于选择高出其自身素质的学习任务;而大部分女生则会对摆放垫子此种方式充满恐惧感,更倾向于选择低于其身体素质的学习任务,因此需通过设置任务晋级标准,如未完成高难度任务时,需降低任务难度;完成三次以上学习任务,需提升学习任务难度等来提升实际教学效率。

2.腾空分层教学

腾空是立定跳远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在实际教学期间,部分学生会出现做不出空中收腹动作或收腹不够快问题,造成腾空高度不高、腾空时间较短[3]。因此为让学生可有意识的做出收腹举腿动作,可将体操垫按照两高的顺序摆放。在起跳时将体操垫向前移或向后移20至30公分,划分出新起跳线,后面摆放垫子增加远度设置,让学生能够在有意识的收腹后将腿伸直。而在一些身体素质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中,可通过摆放不同高度的体操垫来延长其腾空时间,提升立定跳远成绩。

3.落地分层教学

在立定跳远技术动作中,落地动作对学生立定跳远最终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在落地使将腿积极的前伸,以增加跳的远度。同时,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还要求学生双脚同时落地,脚后跟先着地,过渡到脚掌使屈膝缓冲,以保障身体免受伤害,避免身体因前冲不稳而出现后倒情况。因此在落地分层教学模式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前低后高的方式摆放体操垫,将体操垫高度控制到20至40公分,使学生可有意识的提前纠正自身落地动作,提升立定跳远成绩。

(二)应用游戏教学模式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 体育技巧。但由于部分教师对立定跳远课中游戏教学模式的设置存在误解,将由于放置在相对独立的地位,随意性较强,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4]。因此为快速提升立定跳远课教学效率,在应用游戏教学模式时,也需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如青蛙跳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下肢力量及爆发力,为更好的掌握立定跳远技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分解式教学模式

注重在立定跳远课教学中应用分解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身体素质,将立定跳远按照顺序划分为不同教学环节,强调教学环节中技术细节。具体来说,立定跳远可分为预摆、起跳、腾空及落地等环节,在预摆时应保持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时两腿伸直等。

(四)应用档案式教学模式

在立定跳远课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与延伸[5]。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及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在学生练习后测量及记录立定跳远成绩,及时表扬取得进步的学生,加强与成绩不变或落后学生的沟通及交流,帮助学生找寻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的练习,切实提升在立定跳远课中的参与感及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立定跳远课教学效率。

(五)应用口诀式教学模式

为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立定跳远技巧动作,体育教师也可采用口诀式教学模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帮助学生熟知技术动作要点。举例而言,立定跳远口诀为:一摆二蹲三起跳,快速蹬腿展身体、收腹提膝伸小腿,后跟着地向前起。让学生通过对立定跳远口诀的理解,明确立定跳远各个环节要点,切实提升自身立定跳远成绩。

(六)应用设问式教学模式

在立定跳远课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不清楚正确用力方式、身体不协调等问题,使得在立定跳远课中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潜力。因此需体育教师应用设问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切身投入到立定跳远实践中找寻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

总而言之,现阶段立定跳远课中依然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不足等问题,需教师更好的明确学生学习需求,积极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立定跳远运动技巧学习规律,提升自身立定跳远成绩。

参考文献:

[1]邱谦.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以一节立定跳远课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4 (08):64-65.

[2]洪道毅,姚唯未.对“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的理解——以立定跳远项目为例[J].体育教学,2015,35 (09):28.

[3]顾建华.统筹“教”与“学”盘活常态课——以《立定跳远》课为例对低段体育教学语言运用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6,36 (05):46-47.

[4]陈昌福,俞培明.基于项目特征的课堂观察量表制订与使用——以浙江省九城区联盟研讨活动中立定跳远展示课为例[J].体育教学,2017,37 (09):22-25.

[5]董富秋,李玲.以立定跳远为例,谈体育教学“增密提效”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7 (10):73.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率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