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的“教无定时”

2019-09-10刁玉玲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变通年龄段王老师

刁玉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教育应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打破预设的限制,做到“教无定时”,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教无定时”, 突破时间、地点限制

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节点都会因幼儿的好奇心或其它因素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这时幼儿兴趣点高、探究欲望强,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教育时机,利用幼儿的求知欲、注意力,让其感知、理解,从而促进其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例如,在带领幼儿观察种植园地时,徐博昊小朋友在菜叶子上发现了一只小青虫,大家纷纷聚拢过来,注意力全集中在了这只小青虫上。我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带领幼儿对昆虫进行探究。再如,带领幼儿散步时,绿化带里的花、草、树木、路边偷偷钻出的野花、野草,我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认知它们的叶、花、果、种子。遇到幼儿园工作人员时提醒幼儿打招呼“阿姨好”“叔叔好”,随时进行礼貌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生成、时间的长短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而定,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教无定时”,关注不同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各项能力的发展不是齐头并进也不是等速前进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语言发展中讲述故事的发展目标是3-4岁儿童能口齿清楚地复述简单的故事;4-5岁儿童讲述故事能比较连贯;5-6岁儿童讲述时要求能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这个目标是根据幼儿各年龄段语言发展特点而制定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在目标的预设上不应受年龄段的限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进程、特点和倾向,灵活变通。今年我带的是中班的幼儿,马悦然小朋友语言发展非常好,而且善于表演,我在指导幼儿讲故事《冬天的小路》时,不仅鼓励她完整讲述故事,还鼓励她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各种小动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演小动物扫雪的动作。她讲的故事《冬天的小路》在我园各班教学成果展示时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这说明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正确引导,尽量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得以发挥,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教无定时”, 灵活变通集体教学活动时间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一般是大班30分钟,中班25分钟,小班20分钟,这个时间是根据幼儿年龄段的注意力特点而制定的。我觉得这个时间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控,以满足幼儿活动需求为主,而不能一味地墨守陳规。因为活动是动态的,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控制。有一次,市里组织观摩活动,一位王老师组织的是“有趣的动漫”活动。整节活动中,王老师组织灵活有序,幼儿对动漫案例“小鸟出笼”的制作表现出了强烈的欲望,积极性非常高,幼儿玩得非常开心。在活动中幼儿知道了视觉暂留现象,了解了动漫的原理和动画片的成因,整节活动无论从情绪体验还是从认知上,幼儿都有满满的收获。活动中的笼子和小鸟都是由幼儿现场绘画制作,眼看时间就要超过35分钟,后面的观摩教师不免为她着急起来(观摩活动规定超时是要扣分的),而这位教师丝毫没有受影响,坚持完成了活动。其实,凭她的教育智慧和经验,完全可以让活动戛然而止。我无法揣测王老师当时怎样想的,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节活动的价值,在场所有观摩教师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能将教育理解为单纯的集体活动,目标的预设、活动时间与空间的安排应采用灵活变通的方法,做到“教无定时”,让其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更正确的事,让我们的教育活动充分散发其应有的光彩。

猜你喜欢

变通年龄段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有趣的动物
事不凝滞 理贵变通
珍惜现在的年龄
数学变通
刻舟求剑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拥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