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对话中彰显课堂智慧探究

2019-09-10陈银燕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

陈银燕

【摘要】:在2016年推出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加入了许多学生生活当中的场景与案例,包含着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面矛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道德成长。《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授必然是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明白每一堂课程所蕴含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小学生年纪小,社会阅历较窄,他们不能够清晰的去判断对错,去梳理是非,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都是通过教师、家长以及生活经验不断地去学习,去积累的,这是一个对话的过程,也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到的内容,对话其实很简单,但将其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对话的有效性却是一个挑战。文章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例,先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的意义,再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课堂对话策略。

【关键词】:小学课堂 《道德与法治》 对话有效性

引言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为学生讲授每一幅图片的含义,为学生讲述课本下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一堂课所蕴含的道理。这样的课堂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话能力。学生被动的在接受知识,无法实现课堂的开放性。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实现对话教学,突出学生主体,让每一位学生在对话中得到成长,学以致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的意义

对话,顾名思义就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中的对话,不同主体,不同对象,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对话结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对话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标》中指出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中构建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一篇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只有短短的几幅图画,但不同学生看到相同图画的感受却是不同的,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对话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心得,才能够达到智慧课堂,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二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许多学生都畏惧老师,不敢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严肃的形象让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不知道如何与教师对话。在课堂中,教师对于不同学生沟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情绪,更好的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愿意开口表达,与教师对话,更好的拉近师生关系。有了课堂上的有效互动,课后学生也愿意主动找到教师沟通,与老师成为朋友【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的实施策略

1、自我对话,唤醒学生生活经验

自我对话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内心中问自己,我们的生活中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也想图画当中的一樣。在每一课的第一幅画总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莫大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展开自我对话,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2】。

如在教学《课间十分钟》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将第一幅图画中的“我最喜欢的课间游戏”不同图片对应成学生生活中的图画,图画中的集体跳绳与生活中的集体跳绳,图画中的跳飞机与生活中的跳飞机,还有许多自己学生的课件活动,都利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小朋友看到自己出现在多媒体中,别提有多高兴了,此时教师让学生自己问问自己“我的课间十分钟是怎样过的呢?”在学生自我对话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间十分钟。有了图片以及对话的时间,每一位学生都愿意上台来分享自己的课间十分钟,课堂氛围浓烈,学生们都愿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口表达。

2、同学对话,激活学生思维火花

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合作,还能够取长补短,学会分享,学会沟通。同学对话也是教师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同学之间讨论的话题,让同学之间进行对话,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发言。

如在教学《装饰我们的教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你想如何装饰我们的教室呢?”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由组长组织好不同学生的发言,鼓励每一位组员都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其他的学生做好有效的记录。这样的话题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画上漂亮的小花装饰在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一进教室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写上不同的节日,这样我们就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日,分别在哪些日子。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画一颗大大的树,树上结着苹果,每一个苹果就是我们的照片.......瞧!当给予学生同学对话的时间,每一个小组都给出了趣味的装饰教室的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对话,在课后也会组织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

3、文本对话,提升学生阅读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许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这些都是文本对话的重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文本对话,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得到新的体会,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展开文本对话【3】。

一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在教学《美丽的冬天》这一课时,文本当中有一个小朋友的一个对话框,询问学生“你那里的冬天有什么好玩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将想要说出的答案画在课本上或是写在课本上,得到一个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二是师生共同的文本交流。如在教学《快乐过新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针对不同国家的新年进行文本对话,来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师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自己看到的内容,也可以说一说你观察到其他的国家与中国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这样的师生之间共同讨论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愿意跟随着教师的节奏去展开对话,也有利于开拓思维,使教师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更好地提出表扬。

4、师生对话,合理引导达成共识

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有良好的师生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思考,有效的与学生进行对话,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可以引发起学生的独立思考,更加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展现出来,使学生得到帮助与突破。

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中秋节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呢?”,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对话。有的学生回答道:“中秋节要吃月饼”,这时教师就可以继续问道:“那你知道月饼的制作方法吗?”。在学生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将中秋节的意义告诉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追问,训练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一次的师生对话都达到好的对话效果。在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也要予以引导,如在教师询问月饼的制作方法时,学生不能够完整的阐述,那么教师就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阐述,在学生阐述的时候,其他学生认真聆听,也像是在与教师对话了一次,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一个趣味而又活泼的课堂,教师将对话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自我对话、同学对话、文本对话以及师生对话,让对话引领着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想要表达,想要抒发的欲望,也让学生真正去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提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玲芳.基于对话式《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研究[J].小学时代(奥妙),2018,(4):87-88.

【2】胡金玲.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7):432.

【3】方峥嵘.基于多边对话的教材解读策略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段教材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8,(7):77-79.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小学课堂教育的情境教学法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谈将游戏引入计算机课堂的意义及建议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