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2019-09-10姚伟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

姚伟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课程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术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塑造学生气质,陶冶学生情操,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是学生美术的启蒙阶段,以提高学生绘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绘画的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同时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策略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既能培养学生与美术有关的技能与知识,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全面发掘学生潜能。因此,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从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对此,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几点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供广大美术教师参考。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首先,小学美术教学与数学或语文等学科相比,时间相对较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小学美术也不是主要的考试科目,很难得到教师或学校的重视。现阶段,教学生画画或指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其实,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包含很多内容,如教学生辨别色彩等。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丰富或扩展教学内容。

其次,教学形式单一。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多是让学生临摹作画,或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再就是课被其他“主科”教师占用,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逐渐被磨灭。

二、打造高效小學美术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首先,提高教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认识。学习美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鉴赏、创造、想象以及审美等多种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个性备受压制,致使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对其综合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转变自身角色,做学生学习美术的引导者或辅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此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最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宽容;用微笑面对学生,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能平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第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等独特优势为学校教育提供便利。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课堂教学,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学《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各种图案的瓢虫,让学生对瓢虫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绘画灵感,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给瓢虫“穿上”各种各样的衣裳,并给它涂上漂亮或鲜艳的颜色。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结合自己喜欢的图形元素给瓢虫设计衣服,以此展示学生的个性。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凋动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欲与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第二,开展合作教学。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还能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在《办年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过年时家里要做的准备,如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等。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选择任意一项展开合作。有的选择贴对联,有的选择包饺子等,教师只是在旁边对学生进行引导或指导,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美术创作的信心,进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三,利用绘本激发学生创造力。儿童绘本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将绘本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能够增加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情操,进而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流动的颜色》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绘本《小蓝和小黄》,用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心情与色彩之间的联系,与传统美术教学相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美术热情,进而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1.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既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促进审美意识及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全面且综合地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习表现、操作与探究能力等。

2.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更为重视实践性,经常采取小组讨论、集体创作美术作品等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动手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评价课堂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还应该包括各个合作小组。

评价小组美术学习方法,应该重视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相互学习,达成团体目标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还是在资料、技能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都是关键要素。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小组内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及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以此促进学生合作习惯的养成。教师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应该以个体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为主要评价基础,将活动中各成员是否能积极交流、认真协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以此综合考量评价结果。

3.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建议:“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美术的艺术性,不能通过横向对比方式对学生美术作品进行单一评价,应该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要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对学生美术作品予以科学评价。”因此,美术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美术作品予以相应评价,如艺术感染力、美术技巧等方面,并以此对学生美术作品进行等级划分,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美术教师还应该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寻找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综合评价制订以后的美术学习计划及发展方向。

除上述内容之外,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以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为原则,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多实践。在评价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质,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指出该作品的创意所在与不足之处,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美术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重视美术学科教学,通过多媒体、绘本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还要对美术教学与学生作品进行多元化评价,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为达到高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茵雯.开放教学,构建美术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8(03):45.

[2]王茜.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王红蕾.开展兴趣教学,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30):225-226.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