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管窥

2019-09-10刘文星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导学案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

刘文星

摘 要: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因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效率上发挥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各科教学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教师应注重将导学案应用到物理探究式教学中。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用

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探究式教学正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所谓探究式教学指,教师给出一些事例或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与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中,巧妙应用导学案给与学生针对性指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导学案在定律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中涉及较多重要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热力学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其中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导学案中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

如图1所示,一小球的质量为m,从光滑曲面上滑下,当达到高度为h1的A点速度为v1;当继续滑动高度为h2的B點,速度为v2。

为激发学生思考,在导学案中可设置以下题目:

小球从A点运动至B点,列出相关方程,描述小球在A、B两点间的动能关系;

结合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如何证明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分析:(1)小球下滑时,因为曲面的支持力和速度方向始终垂直,即,不做功。小球运动的过程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律可得:W合=mv22-mv12,即:mg(h1-h2)=mv22-mv12,从中不难得出的结论为:小球动能的增加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

(2)根据(1)中的公式,进行适当变形可得:mgh1+mv12=mgh2+mv22,其中等式坐标为小球在A点时的机械能,等式右边表示小球在B点时的机械能,显然小球在两点时的机械能相等,即,机械能守恒。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加深了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认识,而且对机械能守恒成立的条件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即: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二、导学案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为使学生深刻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选取的参考对象无关这一结论,教师可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借助导学案创设相关的探究情境,要求学生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可创设以下实验情境,要求学生进行探究:

如图2,小球的质量m=0.5kg,A距离桌面的高h1=1.2m,B点为地面上的一点,桌面高h2=0.8m,g取9.8m/s2。

在导学案中教师设计以下表格,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情境填写,思考根据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参考平面 A的重力势能 B的重力势能 小球重力做的功 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

桌面 5.88J -3.92J 9.8J -9.8J

地面 9.8J 0J 9.8J -9.8J

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最终得出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选择的平面无关,从而更好的理解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这一重要结论。

三、导学案在试题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为研究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下物体重力的减少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可优选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图3,使用一细线将一小球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其中摆长为l,小球的最大偏角为θ。

为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在导学案中给出以下问题:

(1)为便于研究问题,重力势能为0的点应选择在哪里?

(2)基于(1)中的重力势能的0点,小球在最高点A时的重力势能为多少?

(3)小球在最低的速度为多少?

分析:(1)结合以往经验,经过分析可知,将小球运动中的最低点,即图中的O点,作为重力势能为0的点,便于研究问题。(2)根据题干给出的已知条件及几何关系,可知相对于O点,小球在最高点的高度为h=l(1-cosθ),则小球运动中最高点的重力势能为:mgh=mgl(1-cosθ)。(3)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因此机械能守恒:

在A点时,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为:mgh=mgl(1-cosθ)+0

在B点时,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为:0+mv22

则:mgh=mgl(1-cosθ)+0=0+mv22,解得v=

根据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表达式可知,θ越大,小球到达最低点重力势能减小的越多,转化为小球的动能越大,对应的速度v也就越大,这和人们的生活经验一致。

四、结论

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应用,尤其借助导学案开展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结论,可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方面,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学生的探究活动更为针对性,尤其导学案对一些关键点进行点拨,降低了探究的难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自信心。另一方面,探究过程由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自发完成,参与到物理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理解的同时,促进其更好的应用。

参与课题:《中学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课题编号:[批准号:JKS82595]

参考文献

[1]秦然.“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物理习题课自主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庞海龙.“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12.

[3]叶幼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9):273.

猜你喜欢

导学案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