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信息与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探析

2019-09-10贾宇吴颖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

贾宇 吴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高校作为创新主体,具有特殊的区域代表性和创新资源整合性,因此准确分析评价高校创新能力,对分析研究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科研状态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种类繁多的科技创新产出指标中,专利与创新活动关系具有高度的密切相关性,专利的拥有、转化、维持情况等,最能够直观反映科技机构的创新能力。因此,探讨专利信息分析在高校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的实际导向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专利指标与科技创新过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高校拥有的专利情况从申请数量、授权情况、类型情况、维持情况、运营情况等几方面作为指标参考,形成的评价体系对于评价高校技术创新的能力、区域经济与产业带动潜力都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 创新主体 专利信息 创新能力评价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一向是维持高校生命力的重中之重,一个地区的高校科研能力往往辐射带动着地区、省市乃至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利作为科技产出成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体现,在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相当的意义。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各地高校都十分重视专利的申请工作,专利已经公允成为反映和评价一个地区高校科研资源、科研创新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掌握并利用专利信息对高校创新能力分析、评价,進而获取对区域科技创新提升、科研工作推动、经济产业多方面发展的思路,正是如今高校专利信息分析研究的题中之义。

1.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意义

高校作为集成性与综合性极高的特殊创新主体,在区域创新,县域、市域创新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准确分析评价高校创新能力,对分析研究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科研状态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1.1高校的区域代表性。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输送人才的土壤,拥有最充分的创新活性与后备力量。区域产——学——研机制构建的创新生态中,高校因得天独厚的科研环境与人才力量同时构成着链条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高校的创新能力,往往代表着对地域、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客观代表性。

1.2高校的创新资源整合性。

正因为高校在产学研链条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其通常在区域科与研创新体系中起到沟通和优化资源诶只的作用。当产业创新与经济效益相关性上升时,基础学科创新与次生经济效益关联科研的投入啧更易于在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得到体现。因此,在评价地区、地域综合创新能力是,以高校作为综合性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创新能力的整体风貌。

2.专利信息评价导向

知识产权,亦可称之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在固定期限中有效。知识产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是连结着科技创新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一环。

除了研究论文的发表之外,知识产权或曰专利水平是一项能够代表科研创新能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专利因其与知识创造力和产业增长能力之间的独特连结作用,具有相当实际价值的评价效果。

在国际级科研角度,国际上不论是政策制定者或是绩效分析者均大量使用专利文献来分析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大小:如世界经济论坛的国家竞争力报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科学技术与产业排行榜等,专利指标都作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评测指标。在种类浩繁的科技创新产出指标中,专利与创新活动关系具有高度的密切相关性,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专利的拥有情况最能说明一个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1]

目前在国内,从专利信息分析角度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系统;涉及的专利指标有常包括;技术强度、科学强度、申请(技术)周期、专利实施率、专利权转移率等等参考指标。使用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将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应用于企业的创新工作及管理工作实践中,已经较为常见,并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因此,我们要探讨专利信息分析在高校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的实际导向作用。

2.1客观性。

专利数据,最作为定量评价的直观度高;同时由于专利数量一方面代表科技研发工作的创新度和活跃度,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科研的投入现状,连结着科研与经济转化的后备能力与产业转化能力,即科研的“实用性”或“时效性”。而同时国际和国内对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均有成熟稳定公允的标准,因此基于专利数据对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具有稳定、客观的特点。但同时要维持评价与分析的客观与全面,我们需要注意选用具体分析指标要具有科学依据,最大范围地兼顾科研与专利研究的各部分相关性,做到最大可能地全面、客观,及时反映专利质量与创新能力状态。

2.2实时性。

由于国内专利的申请到授权、以及保持持有状态之间存在时间差别,因此在申请——授权——维持的过程中,后续科研投入与经济投入自行成为了专利是否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检验标准。是否申请专利、是否成功授权、是否成功投入后续创新与发展,成为了创新能力、科研工作价值的重要评价参考。而时间上的延续性,一项专利经过投入研究、申请工作,是否能够成功授权,并成功转化维持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能够实时反馈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和实际活跃状况。因此专利信息提供的创新能力研究内容,具有高度的实时性。[2]

2.3前瞻性。科技创新的研究论文、经济产业效能等指标,因数据更新或发表的滞后性,在科研热点与需求体现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时间差距。而由于专利研究、申请的自发性、效益预估本身包含了对科研能效的考量,因此在科技创新水平评价评估研究方面,体现出重要的前瞻作用。

3.高校专利评价分析指标

在专利分析工作中分析前专利指标如果构建得当,则专利信息分析对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与区域经济、产业带动能力体现出的相关性越为明晰有力。因此,在建立起高校专利评价分析指标体系时,应最大程度兼顾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是科学性。评价的专利信息要有据可依,为合法的、公开的、可靠的专业信息。对指标体系中各类基础数据处理和使用上,即要统筹绝对性,又要统筹相对性,在纵横比较重获得数量(如申请和授权增长)和比率(如转移转化率)等多方面考量结果。其二是全面性,在专利信息的选取或抓取上,要较为全面反映专利的科技质量、经济潜能等。其三是实用性。专利分析指标体系的最终构建目的就是进行实用分析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应尽可能简单实用,清晰明了,对原始数据的要求应对应实际情况,做到分析研究的有针对性。

结合高校创新评价特征与专利信息分析呈现的特性,归纳高校创新能力分析研究的专利信息评价指标为如下几点:

3.1专利申请数量。

指一定时间内申请的专利数量,其能够最直观反映了科研团体的创新活跃度。单位时间内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是科研创新开端,其与专利授权情况、专利维持情况相结合,能够快速反应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的效率及能力。较高的专利实施率,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表現特征。

3.2专利授权情况。

专利的申请到到授权公开因具有公允、稳定、严格的法定程序。按照我国专利法,只有在科技创新切实具有相当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专利才能够通过审查,因此专利授权情况能够比专利申请数量更能够准确反映专利质量和科研能力质量,反应科研工作的创新程度,也反应科研工作的实用层级、经济能效,以至于反应产业带动能力及区域科研水准与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实际关联程度。

3.3专利类型情况。

我国的授权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依照专利法发明专利需要经过严格的形式审查、初步审查和实质性审查才能授获得授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却并不需要通过实质性审查步骤。通常我们公允地认为,发明专利具有较高科技创新价值和应用经济价值、产业价值。[3]因此,高校科研创新活动,取得的专利授权中取得的发明专利比率越高,则其代表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经济能效、产业潜能越大。

3.4专利维持情况。

专利有效是专利的一种法律状态,是反映专利权存在与否的指标。一旦专利获得授权,在第四年需开始缴纳年费,否则将会因欠缴而造成专利失效。因此在专利在生效后,如若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创新性及相应的经济潜力或效能,则自然能够高效实现知识产权的转移和产业化;而不能维持、快速失效的专利越多,则体现科研创新能力与经济效能的作用弱。因此,专利申请数、授权数与专利维持比率,是考量高效创新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实际性指标。这个比率能够最为全面地反应科技创新工作在区域经济、产业带动方面的实际影响力。

3.5专利运营情况。

专利运营情况,通常指专利转移率,具体分为专利许可实施率和专利转让率两种评价范畴。专利转移率是指在相当的时间里,授权专利中成功获得转移转化的专利比率。正如前文所言,只有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创新性及相应的经济潜力或效能,授权专利才能够高效实现知识产权的转移和产业化;而不能维持、快速失效的专利越多,则越体展现的创新程度与经济效能弱。因此,这一比率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客观反映专利价值与质量,能够作为高校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产业带动能力的考量因素。

4.结语

高校作为特殊的综合性创新主体,在区域创新,县域、市域创新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准确分析评价高校创新能力,对分析研究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科研状态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专利指标与科技创新过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高校拥有的专利情况从申请数量、授权情况、类型情况、维持情况、运营情况等几方面作为指标参考,形成的评价体系对于评价高校技术创新的能力、区域经济与产业带动潜力都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君,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0):193~194.

[2]魏雪君,葛仁良,我国专利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视点,2005,(6):35~36.(53)

[3]李军,专利指标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性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6):56~59.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