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现状分析

2019-09-10李倩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现状问题

李倩

摘 要: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兰州市也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饱受着出行困难、交通拥堵严重、交通污染加剧等问题的困扰。本文以发现和研究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现状为重点,从而分析出现阶段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关措施,为促进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做铺垫。

关键词: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F572;U12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出行的内涵

1.1绿色出行的概念

绿色出行即低碳出行、低碳交通,是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指公众在出行时选择低污染、低能耗的对环境污染最小的交通方式。“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是指在综合考虑人、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居民有意识的选用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兼顾效率与公平、有益于城市与居民健康发展的出行方式的行为。”[ ]目前学界针对绿色出行的概念界定研究虽然相对较少,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应意识到绿色出行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使用绿色出行工具,更强调环保与效率,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体现。

1.2绿色出行的意义

绿色出行的目的是让不同社会阶层的出行者在选择出行方式时能有意识的、自愿的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绿色出行方式来降低能耗与污染,保护环境,从而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与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益加剧,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成为全市关注的焦点问题。促进和发展兰州市城市交通的绿色出行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降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而且能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増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提出的更高的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为其创造良好又和谐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其幸福生活指数。

2共享单车

2.1共享单车的概念

共享单车是指平台企业将共享单车投放在公共交通停靠站、校园、地铁站和居住小区等地方,并对使用者提供分时租赁的共享式服务,是一种典型的共享经济。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共享经济,它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成为了除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大出行方式,促进了城市的绿色交通,推动了城市和谐、文明、低碳、健康发展。

2.2共享单车促进节能减排

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2018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统计,2017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10亿辆,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4359.7万吨,比2016年削减2.5%。年报统计的机动车包括汽车、低速汽车和摩托车,四项污染物分别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其中汽车是机动车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排放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超过80%,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超过90%。2017年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如下:

《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对摩拜单车大数据平台运营一年多的海量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共享单车在投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变了城市出行结构,改善了城市大气环境,相关数据显示:“共享单车投放后,小汽车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5%,全国摩拜单车骑行总距离达25亿多公里,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相当于减少了17万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多种了3000万棵树,减少了45亿微克的PM2.5,节约了4.6亿升的汽油。”

3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现状

3.1城市拥堵治理初见成效

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国家规划建设中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兰州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也日益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市民出行最忧心的问题。在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平台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兰州被称为节假日期间全国最拥堵的城市,平均拥堵延时指数比2015年度堵城第一名的济南还高出5.3%,即市民在周末的任意时段驾车每出行1小时,都需多花费47分钟的时间,拥堵程度比南京的通勤高峰还要拥堵。

交通拥堵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兰州市的城市发展,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市民关注的热点,为构建一个让市民安全、放心出行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以交通秩序大整治为重点采取了公交优先、智慧交管、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在严格惩治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增设了公交专用车道,开通了新的公交线路,投放了大量的新能源公交车,发展了城市的公共交通,规范了全市的交通秩序,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让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初见成效。下图为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发布平台公布的兰州市2016—2018年度各个季度的相关数据:

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是反映城市道路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的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数值越大,则表示城市越拥堵。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是指高峰拥堵时期所花费的时间与畅通时期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根据上图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兰州市在城市擁堵排行榜中的排名和拥堵延时指数都日益下降,高峰时期的平均车速也日渐提高,且在《2018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兰州市在全国十大拥堵缓解城市中位居第三,同比拥堵延时指数下降7.2%。由此可见,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市的交通拥堵治理初见成效,成为全国十大交通畅通进步城市。

3.2绿色出行法律体系初现雏形

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政策法规大致分为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城市环境污染防治三类。绿色出行的理念虽在兰州出现的较晚,但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大力落实国家“绿色出行”的政策,将推行城市绿色出行作为工作重点,相继出台了有关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以及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法规,为兰州市推进绿色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城市绿色出行的法律体系初现雏形。

表3 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政策法规

城市公共交通 共享单车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政策法规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兰州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兰州市客运出租汽车企业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全市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兰州市公共交通提升方案》、《兰州市交通运输行业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等。 《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兰州市公用自行车租赁管理办法》(暂行)、《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兰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兰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兰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等。

相关内容   “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战略,构建分层搭网、便捷换乘的多元化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体系,提高城市公交出行的分担率”;[ ]“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清洁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方面的应用”;[ ]“建设兰州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兰州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等相关规定。 “根据城市固有的特点、发展的实践等因素研究建立车辆投放机制,引导企业合理有序投放车辆”;“ 城市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的监督,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责”[ ]等相关规定。 “排放明显可视污染物的机动车禁止进入城区道路行驶”;“尾气排放超标的过境车辆禁止进入城区”;[ ]“在市区内严格控制排放噪声的区域内行驶的机动车辆,一律禁止使用气喇叭、怪音喇叭,禁止用喇叭唤人和在市区内道路上试验喇叭”[ ]等相关规定。

3.3绿色出行比例逐步上升

绿色出行主要是指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以及新能源小汽车等低能耗、低排放的出行方式,其中公共交通是重点。“公共交通是指以大多数交通利用者为对象,采用大规模交通手段的交通,它是一种主要面向公众的营业性交通”。[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能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率,起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的作用,而且在建设用地、运输成本、燃烧消耗方面的优势也远远大于其他城市交通方式,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全国各城市落实国家“公交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今天,兰州市的公共交通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公交出行在市民出行比例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多。《兰州统计年鉴2017》显示,截至2016年,兰州市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2800辆,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达80186万人次。根据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数据统计,兰州市主城区现有公交线路123条,公交车辆2598台,日均客运量达200万人次以上,年客运量达7亿多人次,市民出行选择公交的比例日益上升,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65.87%。除此之外,新能源公共汽车的发展也为兰州市城市交通的绿色出行作出了贡献,在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出行条件的同时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深受市民喜爱。目前,兰州已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共计1146台,在西北地区新能源公交车的投放方面,兰州占据首位,成为西北新能源公交车领域的新模板。

兰州市共享单车自2014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到现在,已经建成共享单车服务网点377个,实现了城区自行车全覆盖,日承租量达4.2万次以上,使用次数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位列前茅。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以其便捷、便宜、零排放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成为市民出行中的普遍选择。

总之,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新能源电动公交汽车的大量投放以及共享单车的日益普及都为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市民营造了一个绿色、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使得我市市民绿色出行的比例逐步上升。

3.4市民绿色出行意识逐渐增强

无论是选择私家车出行,抑或是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以及步行出行方式的主体都是人,因此提高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是关键。近几年市政府在积极发展绿色出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和提倡市民出行选择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以及步行,并在今年举办了相关的“2018年绿色出行宣传月暨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让市民实地参观普通公交、新能源公交、快速公交运行的各个环节,亲身体验绿色骑行与步行等多项活动,倡导绿色出行,从身边做起。在市政府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绿色出行既环保又便捷,且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开始尝试主动选择拼车、步行、公交车、水上巴士和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到目前为止,公交车日均客运量达200万人次以上,共享单车日承租量达4.2万次以上,水上巴士的乘客接待量累计达18万人次,年底将有望突破30万人次,共全市上下同为建设美丽兰州而努力”。[ ]据中国经济信息社与ofo小黄车联合发布的《新华绿色出行指数调查报告(2017)》显示,兰州的绿色出行满意度指数排名第一,即市民对城市绿色出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及政策很满意,更愿意选择绿色出行的交通方式。

4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存在的问题

随着关注环保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綠色出行的交通方式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倡导。兰州市为构建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大力推行城市交通的绿色出行,交通拥堵压力有所缓解,绿色出行法律体系初现雏形、绿色出行比例日益增加,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也逐步增强,成效颇丰,值得肯定。但现阶段也存在着以下缺陷,需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正视与反思。

4.1绿色出行法制保障不完善

在影响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各因素中,法律制度保障的不完善是首要的。兰州市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在法律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法规原则性规定较多和配套性制度的缺失。首先是政策法规过于原则化。政策法规的内容规定的越具体,在实践操作中就更容易执行,也更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而兰州现行的《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兰州市交通运输行业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中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的规定都过于原则、笼统,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鼓励和引导公共汽车客运行业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兰州市交通运输行业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中“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战略,构建分層搭网、便捷换乘的多元化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体系”等的规定都只笼统的指明了政策法规实施的大方向,缺少针对性的具体实施的细节规定。其次是配套制度的缺失。缺乏相应的配套性制度也是政策法规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的重要原因,兰州现行的政策法规多为笼统的刚性要求,缺少与之相配套的程序性规定和惩罚性规定。如《兰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中多规定了环境保护部门、城乡建设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却未规定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具体程序;除此之外《兰州市交通运输行业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市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中多原则性要求,却缺少相应的惩罚性规定,导致执法部门难以执法,非法现象依然存在。

4.2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

兰州市为倡导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通过建设城市的轨道交通,扩展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营运车辆,大量投放新能源公交汽车和共享单车,开发水上交通等措施不断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吸引更多的市民出行选择公交、共享单车、步行等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但城市绿色出行的推进不仅需要一个舒适的空间,更需要一个有序的发展环境,政府虽在基础设施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却在监管力度方面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对公交运行环境的监管不力和对共享单车使用的管理不周。

改善城市公交的运行环境才能更好的为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提供更优化的服务,提高他们的体验感,从而更愿意选择快速便捷的公交出行。目前兰州市虽贯彻“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但因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故在公交车日常运行环境中常出现出租车和私家车乱插车、乱停车、乱占道的现象,造成了道路拥堵,降低了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行,增加了公交车的运行时间,造成了仿佛私家车出行与公交车出行无异的假象,降低了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方式的满意度,不利于城市交通绿色出行的发展。

共享单车作为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不仅低碳环保且强身健体,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成为大多数市民出行的首选,但同时兰州市的共享单车乱象也困扰着市民。一方面在骑行过程中骑行人横冲直撞、随意占道,这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造成了新的交通问题;另一方面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人为破损严重,停放时又杂乱无章,在便利市民的同时又给城市带来了新的环境治理与管理问题。

4.3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相对滞后

在“大力普及公共交通”策略的影响下,兰州市不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的结构,扩大城市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合理的规划公交站点,继续发展BRT快速公交系统,积极开发水上公交系统,让常规公交与快速公交、水上公交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共交通体系,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兰州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仍不够健全,存在着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4.3.1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不完善

由于兰州市河谷地形的限制与交通建设历史欠账的严重,城市公共交通存在公共交通路网缺陷明显,车辆运行效率低下,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低等问题。作为带状城市,兰州路网结构多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市区公共交通流主要集中在东西方向,然而三条东西向主干道均为饱和运行,交通异常拥堵,加之城市又缺少快速干道和过境绕城公路,导致公共交通出行在市民出行选择中的优先度不高,在城市道路交通流车型构成中,出租车与私家小汽车仍占很大的比例。

4.3.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

兰州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和路面人行通道安排的不够合理,没有给行人足够的道路资源,容易造成“人车抢道”的现象;第二是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以及交通流量监控设施等没有及时更新与完善,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与交通事故;第三是现代化高科技智能交通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没有一个完善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平台,导致执法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监管效率低下。

4.4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公众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设最终服务的对象,城市交通的绿色出行也最终要依靠公众的推动之力来实现。但兰州市在推行城市交通绿色出行过程中尚未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在城市的交通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等方面缺乏发言权,其公共交通需求不被真正了解,交通利益不能得到维护,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在推动城市交通绿色出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语

倡导城市交通绿色出行,鼓励市民“慢行交通”是兰州市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兰州市虽在推进城市绿色出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发展显著,但仍存在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相对落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和法制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出行的法律体系,配套性、专门性立法,加强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的监管和执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同时重视公众在绿色出行建设方面的重要性,为城市绿色出行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现状问题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