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进展

2019-09-10李子明陈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哮喘中医药小儿

李子明 陈慧

摘要: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小儿哮喘有着明确的疗效。本文从汤药内服、推拿疗法、穴位治疗、拔罐治疗、针灸治疗等中医药疗法的文献出发,总结近几年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的研究进展。以备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与方法。

关键词:哮喘;小儿;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33-003

哮喘病在祖国医学古籍中属“哮证”“齁喘”等范畴,祖国医学研究哮喘有千年的历史,哮喘得名于《丹溪心法喘论》,症状为“喘病,气虚、阴虚、有痰”,提出对于患有慢性哮喘的患者来说,加强气血、防病治病是可取的理论,认为哮喘的病因有内因虚弱,也有感受外部邪气因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存在反复、喘促气急、喉间痰鸣似吼有哮鸣音、呼吸时呼气相较正常延长、严重者不能干卧,呼吸窘迫,张口甚则抬肩、身体摆动、腹部呼吸起伏大、口唇呈现缺氧症状。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炎、解除呼吸道痉挛、平喘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急性期哮喘短期解决方法较多,然却易反复发病,难以做到长期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多。近些年对该病的中医药临床应用中,涌现出很多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故把相关内容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中医经典方药治疗比较人参五味子汤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人参五味子汤加味治疗缓解期哮喘效果较好,体现了“益气补中,补肾养心”的治疗观念。许培柱将小青龙汤加减与沙丁胺醇片治疗相对照,观察表明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冷哮期疗效较好。

1.2时方辨证治疗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需辨寒热虚实,缓解期应审阴阳、辨脏腑。杨祥正等运用三拗汤诊治小儿寒证哮喘,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龙脷平喘汤运用于热性哮喘,体现了“宣肺平喘,清热解毒”的治法。吴群梅运用中医诊治小儿哮喘,比较治疗效果及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加用中药组总有效率较常规治疗组满意,发现针对哮喘(外寒内热型)用方应以辛、苦为要,寒热并用为主。小儿哮喘缓解期易损伤肺、脾、肾三脏,马菁等观察应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表现,临床疗效较满意。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总体显著,患儿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相关化验及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具有临床上的推广价值。

1.3分阶段诊治小儿哮喘以三阶序治疗,认为治则为“治喘为纲,治水为常,平调肺脾,化瘀和扶正并用”,与《中藏经》中“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理论不谋而合。王烈教授创新小儿哮喘三期分治理论,指出在发病前的哮喘苗期应予固气抑痰法防治,为未病先防的具体应用。发作期应以解痉通络、降逆止咳为先,用哮咳饮加减调理;缓解期应健脾化痰止咳为纲,用缓哮方调理;稳定期应补肺健脾益肾、固本截痰为要,用防哮汤调理。因此分期论治对中医认识小儿哮喘有创新的指引意义。

2穴位治疗

2.1穴位埋线宋素艳等和王恩杰等发现联合穴位埋线在总有效率、治疗后随访1年时咳嗽缓解时间、复发率、化验指标均优于只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明显降低相关化验指标水平。

2.2穴位贴敷 李宁结合冬病夏治学说进行穴位贴敷诊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并于第二年进行疗效评估,评估表明穴位敷贴后患儿各项哮喘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表明在合适的时间段内单独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是有价值的。丁海霞、李桂榮等用冬病夏治的药物穴位贴敷来治疗变异型哮喘,亦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刘雄飞等发现三子养亲汤同时运用三伏贴治疗小儿哮喘,得到显著疗效。以上几例表明,在临床中,穴位贴敷法一般用于配合中、西医的常规治疗。刘艳辉临床观察发现穴位贴敷具有使用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容易被患儿及家长采用,应在临床推广其应用。

2.3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又称耳穴压丸。张肖瑾等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运用中医辨证定喘汤加减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耳穴疗法,选取双侧气管、肺、交感、对屏尖等耳穴。结果观察组在缓解喘息、肺部哮鸣音、活动受限等症状优于对照组。杨濮钟临床观察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在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尤其是热哮证上有明显优势,同时极大的减少了患儿对激素应用和依赖,同时可以缓解患儿症状。表明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4穴位注射 胡元生等将两组患儿均给予以西医常规诊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取肺俞、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喘可治,化验回报显示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肺活量等相关指标显著好转。由于患儿对该疗法存在恐惧、不适等不利因素,故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临床应用较少。

3针灸治疗

3.1针刺治疗 张玲的研究提示针刺联合汤药治疗小儿哮喘有着较满意的效果。但由于患儿对该疗法存在恐惧、不适等不利因素,故在临床文献中很少报道。

3.2灸法 叶建林将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耳穴治疗。结果取得更满意效果,祁鹏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陈小波等发现白芥子冷灸对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较好,且患儿配合度好且易于操作。

4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具有无刺激、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简单安全、效果较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广受重视。现介绍如下。

4.1常规推拿

4.1.1小儿哮喘发作期的治疗田福玲等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清肝经、清肺经及补肺、脾、肾经十五分钟,逆运八卦十分钟、推三关(里)、推六腑(表)一百次,揉定喘一百五十次,揉天突五十次,分推膻中二十次,揉按乳旁、揉按乳根一百五十次,揉肺俞一百五十次,推坎宫二十次,开天门二十次,推太阳二十次。治疗时间为从治疗开始到下次急性发作。结果表明,加予推拿组患儿的哮喘急性期大气道的功能明显改善。

4.1.2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汤伟创新结合汉、苗两家医学之精华,开创的独具特色的小儿推拿。推拿以“推五经”为主,注重五经配伍和开、关窍,善于对症取穴比辨证取穴。提出发病时缓解期辨证为肺脾气虚时以补肺健脾、益气固表为主,推拿处方为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掐总筋、分阴阳均二十四次;……按肩井三至五次;辨证为肺肾两虚时宜补益脾肺、固肾纳气为主,推拿处方为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掐总筋、分阴阳各二十四次;……按肩井三至五次。李牧真等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对哮喘缓解期小儿进行推拿治疗,结合体质分类、小儿哮喘缓解期临床中所见的体质特点以及小儿推拿治疗的特点,对患儿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后可及时调理体质偏颇,改善体质状态,防病于未然,对于降低哮喘急性期发病率及改善患儿生活品质、减少患儿的就医次数有着重要意义。

4.2足部推拿王梅等对足穴推拿小儿哮喘非发作期患儿进行观察对照后随访。结果显示足穴推拿有明显的临床效果。陈偶英等运用足穴推拿调理哮喘非发作期患儿,随后一年内随访,患儿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指标等症状指标较调理前满意。

4.3捏脊治疗吴文、雷俊娜研究中口服酮替芬进行治疗对比中医捏脊疗法推拿按摩,治疗后中医疗法优于西医疗法。

5拔罐

陈丽娜等观察发现火罐辅助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较单纯采取基础治疗满意,体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董庆霞研究表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拔罐疗法可以显著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从而减少医疗支出。

6刮痧

黄勇等报道观察60例外寒内热型哮喘患儿刮痧联合手指压穴治疗,刮痧点选取肺俞、足三里、膻中、中府、华佗夹脊穴、风门等穴位。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目前,这种简、便、廉、效的刮痧疗法,因有创伤会出现疼痛而患儿不可耐受,故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7结语

综上,中医药在调理患儿状态和体质、缓解患儿症状及缓解期治疗都有其独特的办法及显著的功效。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天人相应等理论在小儿哮喘的诊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導意义。然而通过阅读及分析近几年临床研究,笔者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中医过于注重口服中药,许多外治的特殊疗法因小儿难以坚持、传变迅速等儿科固有的生理、病理情况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目前研究主要以非随机对照试验最为常见,设计较不严谨,譬如对于哮喘疗效,很多文献疗效评价只运用了症状指标进行观察,只有少数用到了肺功能实验等确切的实验、化验结果进行分析,而这使得临床评价不能足够客观;(3)服药后不良反应及退出、失访病例报告不够,导致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较不严谨,很难获得强论证性。(4)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疾病的确切分类没有明确的探讨,使得因为分类不够客观、标准而难以比较、分析。因此,在以后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中,我们应多多重视辨证施治和特殊治疗办法在中医药中的作用,为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医临床体系,有必要拓宽中医的思维,继承和研究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案。同时今后研究应从临床实际出发,充分挖掘传统医学优势,合理设计对照,整合研究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研究机制,尽量多进行多中心、跨学科、跨专业、大样本的创新性、创造性研究,从而充分挖掘祖国医学的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哮喘中医药小儿
小儿难养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过敏性哮喘者宜中午外出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