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放射治疗进展综述

2019-09-10李赓高健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食管癌研究进展

李赓 高健全

摘要:食管癌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现阶段,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就是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与化学治疗。特别是放射治疗方法,其作用十分关键。由于食管癌早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病情已是中重度期,难以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如果是晚期食管癌的患者,受诸多因素影响或者是不同意手术,则应选择使用局部放疗的方式。基于此,文章将食管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31-003

食管癌属于恶性肿瘤,原发食管黏膜上皮,同样也是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食管癌的过程中,放射治疗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基于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精确放疗取得理想的成就,定位、计划与治疗都十分精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管癌放疗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食管癌放射治疗进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判断食管癌分期的方法

1.1食管吞钡造影检查通过食管吞钡造影方式,可以将食管癌征象直接显示出来。一般来讲,如果患者是食管癌早期,那么具体的造影表现就是黏膜皱襞呈现增粗与中断的状态,同时还存在小的充盈缺损与浅在龛影。如果患者是中晚期食管癌,那么具体的造影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亦或是龛影,而且病变段的食管是僵硬状态。

1.2.CT检查现阶段,开展食管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CT检查始终是最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由于CT的成像速度快且十分清晰,所以在诊断食管癌分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CT的合理运用,诊断食管癌的原发灶,需对食管壁的厚度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食管壁增厚超过3毫米就可以当做诊断的标准。借助CT检查方式判断阳性淋巴结,则要对淋巴结大小进行测量,而具体的诊断标准就是淋巴结的最小径超过1厘米。根据回顾性分析发现,通过CT图像对分期进行诊断,需要比对影像分析结果和术后病理状况,而原发灶分期的准确几率超过85%,对阳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程度超过78%。由此可见,仅根据淋巴结的最小径,将其当做诊断阳性的标准,准确几率并不高,但假阳性与假阴性诊断几率偏高。需要注意的是,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以后,早期疗效一般不会通过肿瘤大小改变表现出来,所以使得CT检查应用的可行性受到限制,难以在早期疗效评价方面发挥作用。

1.3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是影像检查的主要方式,无辐射而且无创,由于成像序列相对较多且成像涵盖多个参数与角度,分辨软组织的几率也相对较高,所以也被普遍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然而,常规的T1与T2加权像磁共振检查在判断阳性淋巴结方面,实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低。近年来,基于不同类别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被成功研发。此技术属于全新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对分子亦或是细胞内的肿瘤组织改变予以发现,特别是水分子运动。在细胞膜、纤维与大分子影响,加之布朗运动约束,对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行观察,就可以对组织细胞的密度进行合理测量,对功能与结构改变充分反应出来。以ADC数值为主要参考依据获取定性与定量信息,在对肿瘤分期、大小以及治疗反应评价等多个方面,能够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301个淋巴结检查诊断中发现,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于其中,在判定阳性淋巴结方面的准确程度达到了91%,也就是说,阳性淋巴结诊断中合理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行性较强。患者在接受放疗与化疗治疗的基础上,肿瘤细胞就会随之凋亡,而肿瘤组织的密度也会不断降低,同时组织内部的水分子会不断扩散并增加,直接提高了ADC数值。贯彻落实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同样证实经过化疗与放疗后,ADC数值会不断提高,且升高的时间要远远比形态学的改变要早。也就是说,在评估疗效并判断预后的过程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参考价值较高。

2食管癌放射治疗方式

2.1术前放疗方式受解剖位置因素影响,食管癌很容易对周边气管、支气管以及大血管等诸多组织造成侵犯,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所以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差强人意,手术的切除率也不高,很容易病情复发。为此,在术前接受放射治疗从理论层面分析可以使肿块体积不断减小,且肿瘤相对于周边组织浸润程度会不断缓解,局部的复发几率也不高,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手术治疗的疗效。根据临床实验研究发现,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与术前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相互结合的方式,后者临床治疗效果远远超过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在我国研究领域中,对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疗效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术前放射治疗的手术切除效果与一年生存率的优势明显,但是手术病死几率与并发症发生几率方面的优势并不显著,甚至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总的来讲,术前放射化疗在优化手术切除几率方面的效果理想,使局部复发率下降,但是也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在远期生存率优化方面的效果尚未明确,所以并不推荐在术前采用单纯的放射治疗方法。

2.2术前放化疗方式如果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术前放化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在放化疗同步治疗的同时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使得手术的难度与死亡风险不断下降。现阶段,根据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在术前采用放化疗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鳞癌亦或是腺癌方面,手术的死亡风险显著下降。患者在术前接受放化疗与单纯接受手术相比,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与时间均具有显著优势。以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同步放化疗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组,根据试验结果发现,术前放化疗的疗效更明显。由于此研究食管癌患者大部分是鳞癌,所以在临床治疗鳞癌方面的价值突出。

2.3术后放射治疗方式因食管的解剖位置相对复杂,所以仅依靠手术治疗方式发生肿瘤残留的几率较高,而且淋巴结的复发转移也十分常见。通过术后放射治疗的方式,可以使局部复发的风险下降,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根据生存分析结果发现,术后放射治疗可以使Ⅲ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几率提高,但是在II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2.4术后放化疗方式如果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后,采用术后放射治疗的方式可以使疾病复发几率下降,同时优化生存质量。但是,放射治疗属于局部性治疗方式,食管癌却是全身性疾病,将放射治疗与化疗相互联合,在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仍有待考究。根据当前研究成果分析,术后放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方面的疗效显著,但是并不具备大量样本的临床验证,而且化疗用药等相关技术参数仍有待统一。

3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全新技术

3.1同期放化疗治疗固定真空袋体位,并通过CT模拟定位设计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放疗计划。总剂量大体肿瘤靶区为60-66Gy,而分次的剂量则控制在1.8-2.0Gy之間。患者每天接受一次放疗,每周五天。在放疗同时,应予顺铂80mg/m2±5-FU750.mg/m2方案同期化疗。具体的时间为放疗的第1天与第22天,并于化疗之前半小时使用5羟色胺类的药物,以减少患者出现呕吐症状。

3.2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剂量学层面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确保正常组织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明显减少。所以,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应用能够避免放疗晚期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且安全提量效果理想,使得肿瘤局控几率不断提高。另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不仅可以使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降低,实现靶区剂量的提高,同样也能够达到肿瘤高复发区域同步加量的目标。根据相关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靶区适形度明显比三维适形治疗优化,而且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以使脊髓平均受照剂量与最大受照剂量减少。

3.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就是有效融合加速器和影像设备,对摆位后治疗之前的图像进行获取。随后,要将此图像和参考图像配准,以保证放疗医师对靶区移动进行适当地调整。这种放射治疗技术基于3D-CRT技术发展,以二维成像模式和三维成像模式为主要方式。通常情况下,初始次数放疗之前,对锥形束CT进行合理利用并加以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发现,患者在放疗之前测量锥形束CT,能够对存在的误差进行有效地纠正,使计划靶区的外扩范围不断减小。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放疗治疗以后,1-2年都不会出现程度严重的放疗副反应。

3.4三维适形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以通过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中准确分离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不断提高靶向照射剂量,有效地降低正常组织与器官高剂量照射风险系数。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以在精确定位、计划与治疗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靶区剂量与照射的均一程度,而且周边的正常组织受量会不断下降,降低正常组织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但是,针对上段食管癌放疗而言,因食管会沿着人体的纵轴方向深度发生改变,靶区和脊髓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适形放疗技技术在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仍有待完善。

4食管癌靶区的勾画研究

4.1.GTV GTV,具体指的就是临床靶区,集中表现为阳性淋巴结与肿瘤区。在判定肿瘤边界与阳性淋巴结的过程中,要对辅助检查技术加以利用。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检查技术,而并非仅依赖某一种影像技术。结合CT片及食管吞钡所显示出来的食管原发肿瘤全位大小就是GTV,即食管原发病灶。

4.2.CTV在CTV中主要包括了原发病灶与所需治疗亚临床病灶,但当前在勾画范围方面尚未统一。CTV以大体肿瘤范围定义在CTV四周均外放0.8cm,外放后将解剖屏障在内时需要调整,病变上下各外放5cm,即可对大多数亚临床病灶覆盖,然而在贲门外的近端位置应当外扩3厘米,而在贲门外的远端位置应当外扩5厘米,才能够确保对大部分亚临床病灶进行覆盖。现阶段,在勾画前淋巴结方面始终存在较多的争议,集中表现在累及野照射亦或是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方面。但是,更多学者倾向于累及野照射。在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放射治疗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分期以及分化程度,以保证CTV范围制定的合理性,确保局控率得以提高,尽量规避放疗带来的副反应。

5结论

综上所述,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临床治疗的主要路径。伴随现代医学的精准化发展,放射治疗的精准技术也需要实现全面发展。在大量放疗技术的发展基础上,精准放疗损伤正常组织的程度显著减少,而且放疗副反应也比常规治疗方式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但仍需注意的是,当前放疗治疗疗效仍有待提高,准确地确定靶区范围,对肿瘤分期进行明确,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疗计划,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够进一步促进食管癌放射治疗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食管癌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说说肿瘤的放射治疗
系列性科普
放疗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