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2019-09-10卢林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护理

卢林芳

摘要:全麻复苏过程中躁动是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事件的研究较多。本文通研近年来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分析及原因及护理对策,供同道相互参详与学习。

关键词:麻醉复苏;复苏室;术后躁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26-002

全麻复苏过程中躁动是复苏室(PACU)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肢体无意识的运动、无理性语言、挣扎、哭闹等。可导致患儿的自行拔管,手术切口开裂等意外情况,甚至影响手术成败。因此,对于PACU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这类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尤为迫切的任务。不少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对全麻复苏过程中的躁动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篇拟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1原因

1.1管道因素 普外科的患者具有管道多的特点,多数患者术后会留置尿管、胃管、腹腔引流管、T管等多根引流管,留置多种管道产生的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常见的原因。如刘娟等对1462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管道因素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高达80%以上;贾胜梅L2j对20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9.1%。导致躁动的主要因素有疼痛(177例,占45.6%)、气管导管刺激(103例,占27.0%)、导尿管刺激(75例,占19.7%)等。

1.2麻醉因素 全麻手术使用的麻醉诱导剂、镇静剂和肌松剂等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将增加躁动的发生率。静脉麻醉药如咪达唑仑,万可松,芬太尼都有可能引起术后精神症状。静脉麻醉药大多在术后一天内代谢,但老年患者及手术时间较长者代谢慢,多在术后1-2天发生躁动,可持续3-7天。殷志萍对96例需做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结果表明丙泊酚组静脉炎、局部疼痛、结束后躁动不安等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

1.3疼痛因素 术后切口的疼痛也是烦躁常见的原因,普外科手术系腹部大手术,切口大。术后疼痛剧烈,患者呼吸、咳嗽、搬运等都会牵扯引起切口剧烈疼痛,使患者在复苏的过程中难以忍受。张伟等将100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6.8%。躁动原因:疼痛占比41.07%,气管导管刺激占比26.19%,尿管刺激占比16.67%。吴媛对209例全麻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疼痛刺激为其中最主要原因。由此认为,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地镇痛镇静可以明显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1.4年龄、心理及环境因素学龄前儿童的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学龄儿童。另外,学龄前儿童海马区仍不成熟,术前焦虑程度高的小儿术后出现躁动甚至行为改变的发生率高。术后躁动主要反映意识的部分恢复,父母在场或不在场对小儿的行为没有很大的影响。即使父母在场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仍不明确,但是父母在场的恢复室环境对小儿有利。

2护理对策

2.1基础护理

2.1.1做好术前宣教术前一天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详细给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及重要性,带管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同时提出如果患者发生躁动我们可能采取的措施,如保护性使用约束带等,并签署“保护性约束同意书”,了解患者性格特征、文化修养、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增加信任。

2.1.2安全護理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用床档防止患者躁动时的出现坠床或意外损伤等。

2.1.3减少管道刺激对胃管不适应者,告知患者留置胃管的意义及自行拔管的不良后果,对感到尿管不适者,先确定患者尿管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耐心向患者解释留置尿管的不适及自行拔管的严重后果。妥善将各种引流管固定于双手触及不到的地方,避免患者躁动时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缪云对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治疗组术后12.h与24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尿管刺激躁动的发生,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2.1.4正确使用约束物约束带应采用棉织物制作,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长度与宽度,接触皮肤部位应附有衬垫。约束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宜,并定时1小时为宜松解1次,每次10min。严格交接班,密切观察约束处皮肤状况及约束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冬天可戴无指手套(袜子),以防着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意义及必要性,取得家属配合及理解。

2.2中医护理方法

针刺相关穴位可促进机体内啡肽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镇静作用。Yuan等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针刺合谷与神门穴位,留针10.min,无电刺激,可显著减少术后疼痛与躁动的发生,且无副作用。张传玲180全麻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干预组焦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常规的护理问题,运用中医的情志护理、手足穴按摩、耳穴压迫、针刺止痛等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手术前后焦虑、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躁动及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诱发苏醒期躁动的有害刺激做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综上所述,目前术后躁动的发生原因众多,对于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处置,应先考虑非药物处置、去除根本原因,确定没有引起躁动的潜在因素。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都需审慎评估,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为术后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