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在胎儿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9-10周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磁共振应用效果

周宁

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在胎儿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诊断为胎儿异常的孕妇36例(均为单胎)作为观察对象,针对36例孕妇在实施B超检查后进一步进行磁共振检查,将B超检查结果与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磁共振诊断胎儿异常的准确性。结果:经磁共振检查后的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B超检查(80.56%),两组相比:p=0.01.结论:在胎儿检查过程中给予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清晰的显示胎儿异常方面,为临床诊断及干预作出参考及依据。

关键词:磁共振;胎儿检查;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00-001

在孕妇妊娠、生产过程中,产前针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诊断评价属于较为重要的步骤及内容之一,临床中一般针对孕妇实施B超检查,超声检查虽然是一种较为方便及直接的检查手段,能够诊断大多数胎儿畸形现象,但在B超检查过程中若存在羊水过少、母体肥胖、成像区气体较多及胎位不正等现象将会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在孕妇怀孕期间评判母体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畸形情况,为了分析磁共振在胎儿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诊断为胎儿异常的36例孕妇进行了诊断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诊断为胎儿异常的孕妇36例(均为单胎)作为观察对象,36例孕妇的年龄分布在24至39岁之间,均值为(32.10±2.56)岁,孕周26至37周,平均孕周为(30.16±2.31)周,其中发现存在3例小脑发育不良胎儿、5例前置胎盘胎儿、3例腹膜后畸胎瘤胎儿、6例肾发育异常胎儿、5例多发畸形胎儿(兔唇、多囊肾、膈疝等)、3例颈部肿块胎儿、4例骨骼发育异常胎儿及羊水过少胎儿7例。本次观察开展之前,所有孕妇及家属均对本次观察的内容、形式及目的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且均己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观察均己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针对36例诊断为胎儿异常的孕妇分别实施B超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其中B超检查:采用飞利浦生产的超声检查仪,协助孕妇采用仰卧体位后,常规对胎儿的头颅、面部、胎心、内脏、脐带、羊水、脊柱、四肢、胎盘等进行逐一检查,针对存在可疑之处进行重复多次的检查及测量。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尽量预约在胎动比较少的早上,检查前评估孕妇的基本情况,讲解检查流程减缓其紧张、忧虑和恐惧的情绪,避免剧烈运动,进行呼吸训练,减少呼吸运动导致的伪影现象。使用飞利浦Achieva 1.5±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一般选择腹部线圈,尽量贴近扫描部位,头先进。首先实施母体腹部盆腔的无角度冠状、矢状及横断等方位的成像,判断胎儿胎位是否存在异常;后调整磁共振成像的角度对胎儿进行三个方位的成像检查,层厚设置为6mm,层间隔为3mm,结合胎儿的实际情况扫描24-32层,主要的扫描序列包括T1WI序列:翻转角为80度,TE:5.3ms,TR:170ms,扫描时间控制在12至28s之间;T2WI序列:翻转角为90度,TE:120ms,TR:15000ms,回波链长为70,扫描时间30s;B-FFE序列:翻转角为90度,TE为1.69ms,TR:3.4ms,扫描时间为8至20s之间。

1.3疗效判定针对B超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后的诊断胎儿异常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磁共振检查胎儿异常的具体表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B超检查后的胎儿异常检出率为80.56%(29/36),经磁共振检查后的胎儿异常检出率为100.00%(36/36),两组相比:X值=7.75,P值=0.01.

3討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优生优育观念的认识,现阶段产前胎儿异常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中逐渐得到普及及推广,在针对孕妇实施产前检查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检查方式为B超检查,B超检查虽然对于大多数胎儿异常现象均有诊断价值,但影响B超检查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软组织具有显著的对比性,在检查过程中能对孕妇宫腔内的情况进行多方位、全面的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受外界的影响较小。本次观察中针对36例胎儿异常孕妇实施磁共振检查后发现,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具体表现如下:(1)颅脑:3例小脑发育不良胎儿MR图像清晰的显示了胎儿脑室、小脑、大脑半球、脑干及脑池等结构,且脑组织各叶具有较为清晰的分界;(2)肾脏:6例肾脏发育异常的胎儿经MR图像显示为肾脏在冠状面及横断面成像检查中存在较为清晰的显示,肾盂及肾实质能够分清,但肾皮质与肾髓质的分界较为模糊;(3)四肢:4例骨骼发育异常的患儿经MR图像表现为四肢骨骼的发育尚未成熟,对于四肢骨骼的全貌显示不够清晰;(4)胎盘、羊水:经MR图像表现为胎盘在子宫附着处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厚现象,T2WI存在稍高的灰白信号影,脐带呈现出条状流空低信号影。但在实施磁共振检查胎儿异常的过程中若胎龄在20周以下,由于胎儿体积的影响会导致较多细小结构无法显示,难以显示胎儿的解剖结构;因此建议在胎龄满26周以后再实施胎儿异常的磁共振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胎儿检查过程中还应将无创伤、操作简单及对胎儿无损害的B超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在B超发现异常情况后再给予磁共振检查作为诊断胎儿异常的补充,提高胎儿异常的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磁共振应用效果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瑞典研究人员将核磁共振时间缩至1分钟左右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