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9-09-10刘晓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诊断

刘晓莲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抽选3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16例,接受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对照组16例,接受常规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3.75%)、肝内病灶阳性率(93.75%)、肝外病灶阳性率(5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68.75%、31.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采取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原发性肝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92-001

原发性肝癌属于发病概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趋势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疾病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及早诊断能够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因此,选择科学可靠的诊断方式十分关键。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抽选3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6例,男女性患者比例10:6,占37.5%,平均年龄(58.76±2.49)岁,其中实验组肝内病灶例数为15例,肝外病灶例数为9例。对照组16例,男女性患者比例9:7,平均年龄(58.71±2.42)岁,其中实验组肝内病灶例数为11例,肝外病灶例数为5例。收集对比两组临床数据,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可比。

纳入标准:其一,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二,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三,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其一,存在碘制剂过敏;其二,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其三,不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1.2方法0.对照组接受常规CT诊断,患者在进行CT诊断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吸气换气节奏,让患者掌握呼吸技巧。同时,体位选择仰卧体位,扫描部位选择膈肌至耻骨部位,在扫描前,静脉注射造影剂,延期扫描患者门动脉期、肝动脉期等部位,并且将检验结果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实验组采取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具体操作如下:选择横轴位和冠状位,利用横扫和平扫的方式进行扫描,在加強扫描时,选择T1W2、T1W1延长扫描的方式进行扫描,在T1W1扫描时,参数设置为层间距2毫米、层厚8毫米、TRl55-180Ms,TE 2Ms,选择FSPGR。在进行T1W2扫描时,参数设置为了R6000-7059ms,TE85.1/ms,选择FRFSE-X1.在进行三维动态扫描时,参数设置为层间距2.1mm、层厚4.2mm、TR2.9ms、TE0.8ms。选用马根维显、莫迪司、欧乃影对比剂,剂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对比剂运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完成注射后三分钟取用动脉图、静脉图、薄层轴延迟图、冠状面延迟图等。最后收集的数据交由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临床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以不同诊断方式的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病灶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病灶结果包括肝内病灶阳性率、肝外病灶阳性率等。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3.75%)、肝内病灶阳性率(93.75%)、肝外病灶阳性率(5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68.75%、31.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原发性肝癌属于恶性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肝区疼痛、全身和消化道炎症、肝大、肝癌转移症状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把握治疗时机十分关键,也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临床上还需要更加注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CT诊断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均为常见的诊断方式,但是,由于脂肪以及其他组织的干扰,CT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相较于CT诊断,磁共振技术诊断应用了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通过自旋成像、磁场与射频脉冲等方式产生信号,并且将信号显示在屏幕上,敏感性和特异度均明显更高。因此,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磁共振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选择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核磁共振技术诊断的患者诊断准确率、肝内病灶阳性率、肝外病灶阳性率等均明显更高,该研究结果与周占文在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采取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癌诊断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不同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