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2019-09-10马丽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中国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马克思改造世界、创新世界、创造世界的彻底化的决心和勇气。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释放出真理的光芒,拥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成为时代不可超越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样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下回望马克思这位思想巨人,对所有共产党员都显得格外重要。

马克思是谁?马克思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马克思是因为大胡子马克思的图像一直伴随着许多人的学习生涯,对马克思的经典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耳熟能详。从初中开始或多或少的都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认真地静下心来去阅读过马克思,或者说很难理解马克思写下的那么多经典的著作。所以说,对马克思是熟悉而又感觉陌生。如果不曾真心地深入了解,看到的只是马克思的图像不是马克思的灵魂,学到的只是马克思的表层不是马克思的内心,读到的只是马克思的教条不是马克思的精神。

马克思出生于富裕的平民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是律师,家境殷实、生活富足。马克思还是一位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学者,他的一生硕果累累,奋勇攀登科学的高峰。在他23岁的时候就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叫《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在26岁到30岁短短数年间,马克思先后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但是在马克思的人生道路上明明有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按理来说马克思不应该成为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革命导师。但是,马克思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合常理的“自讨苦吃”的道路,风轻云淡的就抛弃了自己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开始了几十年奔走逃亡、颠沛流离的生活,从过去的富家子变成了需要靠别人资助才能活下去的人。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马克思在谈自己理想职业时写下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7岁的马克思就能够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谈自己的理想,这种胸怀和气度令人叹服。所以,只要穿过表层,静下心来想一想,身为富家子的马克思,有着大好的前途,但是最终他却选择了一条常人看起来“落魄”的人生道路,也许就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对他有那么多崇高的赞誉,当今世界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将马克思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旗帜和引领,并且终身追随。

在马克思离开的时间里,有一种声音会时不时的出现,就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时,西方世界一些人热烈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多年来,一些人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证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事实上,大家也知道如果一种思想真的已经过时了,就没有必要把它拿来反复批判它的过时,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种思想依然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总是在“被过时”,却恰恰证明了马克思的理论“未过时”。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今天的世界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后的失败。马克思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思想却依然还在延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根本、最活跃的力量,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社会主义学说,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现实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任何偏见,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高度统一;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仁人志士尝试过许多国外的思想、做法,如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星星之火的燎原趋势,为绝望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发展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这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是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和其他哲学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马克思身上革命家和思想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终其一生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引者、实践者,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带来了思想的火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揭露,不是情感表征,更不是伦理情怀,而是一种永不停止的实践力量。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马克思改造世界、创新世界、创造世界的彻底化的决心和勇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指导好中国的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进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滞后,不被任何风险所畏,不被任何干扰所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释放出真理的光芒,拥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成为时代不可超越的强大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1]樊潇飞,唐湘珍.论马克思主義经典著作学习价值及当代意义[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7):111-11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党校基地杨振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N].湖南日报,2019-09-07(007).

[3]戚杰强.增强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9):23-24.

[4]孙嘉旋.马克思真理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8.

作者简介:马丽,女,硕士研究生,中共楚雄市委党校助理讲师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中国马克思主义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