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9-09-10伍星星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

伍星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并产生大量的跨国家庭,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传统差异必将导致跨文化冲突。从电影《推手》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育观等方面对比分析中美文化的异同。它描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差异与融合的启迪与思考。这就需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加深对各国文化的理解,注重沟通,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友好交流、和平共处。

关键词:《推手》;中西方;差异

1电影内容简介

电影的主角老朱从北京退休后,被儿子晓生接到美国生活,本来是想安度晚年,可是语言、思维、生活习惯的不同却让他和儿媳玛莎长期处于一种冷漠、隔绝的状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随着冲突变得越来越明显,儿子不得不做出一个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让父亲搬出去住。但是这伤害了父子之间的关系,老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离开后,他的处境十分凄凉,在餐馆洗碗,与员工发生冲突后,被捕入狱,但老朱的中国功夫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并上了电视新闻。得知父亲的下落,儿子来狱中探望,想带父亲回家。但老朱经历种种波折后,终于明白了“出世”与“入道”之间的联系,学会了主动放手,完成了对自身矛盾的解决。便让儿子在中国城给自己租了间公寓,此后在中国城教拳。

2比较电影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1 生活习惯差异的比较

电影开头很干脆,没有一句台词,但却表现了老朱与美国儿媳玛莎在小房子里的尖锐的矛盾。一些简单的场景,老朱在客厅练习太极,而玛莎在房间写作,一副不高兴样子。这个矛盾以一种非常简单的镜头呈现在我们面前,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和谐。但当我们单独看它们所做的事情时,会发现都是很平常的事。老朱喜欢练太极和书法,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老人的形象;玛莎写小说、跑步,给我们展示美国独立女性的形象。但当两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时,会产生一种冲突感。在随后的午餐上,老朱和玛莎分开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吃饭是一种混合餐,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中国有着悠久的烹饪文化历史,对食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注重烹饪原料的运用,使之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在老朱看来,以玛莎为代表的西方饮食已经变成了“只吃水果青菜”,能拉近家人关系的重要用餐时间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局面。而对玛莎来说,吃饭时发出声音是很不文明的。

2.2家庭观念差异的比较

中国社会非常重视家庭,强调个人必须服从家庭利益。在中国,三四代人生活在一起很常见。这种家庭通常由长輩掌权,家庭事务需要一起讨论,家庭成员需遵守长辈的决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是最容易形成群体,获得归属感的地方。晓生作为唯一的儿子,他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安享晚年,所以更希望妻子改变,让妻子学中文,多理解宽容自己的父亲。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就是典型的中方思想,在中国,百善孝为先,父母千辛万苦将孩子拉扯大,在父母老后,我们就有赡养的义务,有义务让自己的父母享享清福、颐养天年,这是中国社会普遍认同的“养儿防老”理论。而西方社会更注重个人,强调个人个性的发展。很少有西方人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目标。他们看重自我实现甚于家庭权力。美国的核心家庭通常由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老年人往往过着独立的生活,他们的孩子在道德上不会受到谴责。老人有自己的朋友,不会依赖他们的孩子。家庭观念的差异是造成家庭冲突的重要原因。在电影中,玛莎想搬到一个更大的房子,晓生说:“我父亲爱我,我也爱父亲,我的父亲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你为什么不明白?”玛莎可能并不真正理解晓生的感受,她可以用极大的宽容来表达对丈夫的爱和尊重,但她永远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事情,她无法理解晓生对幸福家庭的渴望。

2.3家庭教育差异的比较

西方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创新,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对孩子实行灌输式教学,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持否定态度,将其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在电影中,小杰米是最无辜的一个。他不得不生活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必须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杰米的教育中,玛莎对儿子教育完全采取美式开放式教育,所以当杰米画了一幅暴力漫画时,玛莎亲吻并鼓励他。在老朱看来,美国的动画是血腥暴力的,会对儿童造成伤害。他更喜欢教他的孙子中国的儒家文化,所以他为他的孙子画了中国水墨画,甚至还想引导孙子修身,学习太极。此外,老朱生儿育女的观念仍然存在,这一观念引起了玛莎的强烈不满。

3结论

作为中国人,我们很容易接受老朱的传统观念,但事实上,双方都是可以原谅的。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既然不能消除冲突,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理解,我们不能盲目地责怪任何人或制度。既然双方都没错,那么继续共同生活的方式就是融合。就像太极中的“推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以柔克刚,尽管在本质上,是一种对抗。《推手》的故事简单明了,但由此产生的矛盾却不易解决。文化差异、年龄差距、民族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即使是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不能轻易地说:这些都不是问题。电影中的父亲仍然想见他的儿子和孙子,所以他选择留在不属于他,也不喜欢的土地。这部老电影引发的思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当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让步,虽然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但各国的文化并没有被分割,也不能独立存在。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繁荣,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尊重和理解,融入主流文化也将是历史的必然。中美文化的兼容是文化、社会和时代共同发展的趋势。人类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必须能够结合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本质。只有不同文化圈的人们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人类才能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的理想。任何文化都不能形成封闭的存在。所有的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中美两国之间日益增多的文化接触,也增进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主流理解,改变了他们对中国和华裔美国人的看法。美籍华人在各个领域的非凡成就和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使许多美国人在美国越来越尊重中国人。显然,不同文化的人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只有这样,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才能减少冲突,和平共处,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董时雨.评电影《推手》中西饮食文化中饮水的差异[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4):262-263.

[2]何微.从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看跨文化交际——以电影《推手》为例[J].语文学刊,2016(11):88-89+130.

[3]沈翠婷.解读中美家庭观的差异[J].文史博览(理论),2010(05):39-40.

[4]吴童.从电影《推手》看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J].才智,2018(01):192-193.

[5]郑含蕾,彭怡.从交际调适理论看电影《推手》[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6,29(04):75-78.

猜你喜欢

中西方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