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软件的电子信息专业教改研究

2019-09-10李莎莎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大学专业

李莎莎

摘要: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是国内社会发展和建设所需的重要人才之一。 它们在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教学改革概念的影响,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改革。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在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过程中,要结合协作创新的理念,抓好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按照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了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突出的、有特色的、经验丰富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高校要和对口企业进行合作

1.1 展开产学研合作与科技创新活动

高校应与对口企业合作,做好校园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必须选择优秀的师生来参观公司的技术研发过程和生产线。完成访问后,专业教师应结合新的内容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建议改进教育改革计划。此外,大学必须调整上课时间以实现教学。双向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的目标。一般来说,大学的相关专业均为四年制。此时,大学应通过三年学习和一年实习,调整教学模式,实现“ 3 + 1”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水平。在指导学生中,必须实行校企联合指导制,对成绩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实现自我创业和创新的学生,除了给予认可外,高校还应协助学生进行产品推广,从而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1]

1.2 校企协同制定方案计划

大学领导者应邀请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合作,以设计和开发人才计划和课程资源。 同时,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应邀请企业进入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并共同研究课程教材的编制,使大学的教学内容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1.3 校企协同建设实训基地

大学应积极与对口企业进行谈判,签订平等协议,然后在大学内部引入企业资源,并根據企业需求开发和设计培训基地和实用项目。 这不仅会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水平,而且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此外,大学还可以根据企业定位的需要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保证。

1.4 质量评估体系需要大学与企业系统构建

大学和企业必须为公司和毕业生提供两种选择之间的机会,以确保他们的权利和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应向企业管理人员介绍对学生课程培训和毕业设计的评估和监督。为了建立网络化的在线教学平台,大学应通过慕课教学等手段实现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分散化。 同时,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在每个学习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评估。 企业参与者和教师应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达到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评价的目的。

2 建立专业的团队桥梁以整合所有资源

大学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缺陷,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影响了人才的有效培养。受协作创新概念的影响,电子信息行业必须解决资源共享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专业团队,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管理,使各个专业和学科可以共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同时,建立专业团队不仅可以科学地开设课程,而且可以改善大学资源的整合。

通过对企业每个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要求的分析,发现专业团队应该建立在“岗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因此,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应定位于核心,并合理地整合到物联网项目中。

在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基础岗位和职业能力发展课程构成了专业群体“岗位+能力扩展”的课程体系。学习基本课程内容的学生将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当学习扩展课程知识的专业能力时,它有助于提高知识开发和物联网应用的水平。

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大学和企业建设的实践培训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将为学生提供培训空间,并为学生发展工程实践技能。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需要独立选择公司定制的人才培训计划,然后选择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的实践基地接受培训,以培养自己的定位技术和能力。

3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3.1 改革教学思想

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紧张,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被动地获得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重要课题。大学应结合企业需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效果,科学调整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课程。同时,有必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和学校开放式实践基地的实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和实践训练平台。

3.2 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加电子信息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并帮助他们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 因此,大学应结合电子信息的特点进行设计竞赛,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3 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类精神对特定对象或事物的热爱和倾向。人们在探索和理解某些物体的活动中会产生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可以使人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注意力。大学院校也可以利用学校闲置的教室来建立创客中心,组织创客活动,邀请电子和信息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研讨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实现制定学生创新的教学目标。

3.4 引入信息技术,打造开放式课堂

大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因此,大学应在电子信息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模式,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平台与学生分享知识,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师生在线互动教学目标。尽管学生可以使用在线平台来完成在线学习和评估,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优化教学改革计划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和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的公共号码来推送关键知识点,企业信息,行业咨询和问卷。建立一个“学校-学校”和“学校-企业”之间互动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3.5 打造双师型培养体制

大学必须掌握协作创新的核心,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当前,大学应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实现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在发展中,大学应培养专业教师的协作与科研精神,从而为教学改革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大学应与企业积极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使教师能够掌握企业的需求,并在生产、研发等实际工作的参与下完成教学改革方案的调整。

3.6 调整传统的考试模式

传统的期末笔试模式相对单一,不可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改进检查模式 例如,大学应通过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问题的考核,笔试以及口语和口语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确定考试成绩;该试行将取代基于文学,物理设计和制作以及企业特殊能力评估的笔试。 通过校企合作评估的方法,提高了考试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必须积极团结相关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共同探索改革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和课程的方式方法,以提高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科教融合探索与实践[J].安鹏.计算机教育.2016(05).

[2]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研究[J].罗海军.教育教学论坛.2017(09).

[3]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林愿,周细凤.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大学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
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按获奖类别、企业音序排列)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至善
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