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内涵

2019-09-10严艳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浪淘沙织女银河

严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并学会写生字“簸、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首先,借助注释,结合课文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悟作者丰富的想象,进而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其次,通过诵读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之精妙,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促进学生创新、想象以及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品味之人用词的生动和传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为她放声歌唱,更是为此留下了许多的唐诗宋词与元曲,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古诗,作者借黄河之美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歌——《浪淘沙》。

2.作者简介

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他与柳宗元是好友,人称“刘柳”。他出仕后,因为主张革新而被贬。之后又被复用,升至礼部尚书。他的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有十二卷编入《全唐诗》。因而白居易又称他为“诗豪”。他的《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极具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非常具有新意。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流传。

3.解释诗题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主要形式为七言绝句,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后来又被用为词牌名。其中,“浪淘”即为波浪淘洗。

作者所作《浪淘沙》共有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诗意

1.自由诵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诗句诵读通顺。诵读中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点拨重点词语

九曲(qū):形容黄河水转变跟多。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银河:古代人以为黄河与银河是相通的。

牵牛织女:牵牛,就是我们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实为银河系两个星座的名字。自古相传,天上的仙女——织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妻。后来,他和织女因为触怒西王母,被分隔在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只允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会一次。

3.指导朗读

3.1自古人们就将“黄河”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和壮观呢?你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九曲黄河”“浪淘风簸”学生自读之后,全班诵读。

4.明确全诗意思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大量的泥沙,黄河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如巨风掀簸来自天边。到现在,我们要沿着黄河,迎着风浪径直到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重点词语朗读并品味古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黄河的雄伟和壮观,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使其对诗词大意有一个初步的掌握。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1.讨论交流: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黄河的雄伟与壮丽。

2.讨论交流: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同样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在天河恬静而又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之中奔波。直上银河,一起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从内心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種朴实无华的直白的美。

3.讨论交流:诗人是如何在诗中展开想象的?

诗人见到源远流长的黄河,心中甚为感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第一句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着墨;第二句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视线中拉回来,从地下再引导天上,从现实进入到神话世界:如果顺着那条黄河一直上去,可能会走到银河去,走到牛郎织女家吧!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以此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品味用词,练就语感

1.品评“上”字

诗中的每个词都是经过了仔细的推敲,你们知道诗中都有哪个字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的吗?猜一猜他曾经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字用到诗句中,反复诵读,与“上”字相比较,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多少的联想。

2.尝试推敲

现在,咱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看看到底该用哪个字合适?说一说为什么?

2.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来、去、到、见……)

2.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设计意图:拓展学习,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总结全文,巩固掌握

1.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的《浪淘沙》。古代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山川与河流,用包含深情的语言写下了无数的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时间,大家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刘禹锡的古诗,反复诵读,从中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总结他的诗歌特点:

1.1取境优美

1.2精炼含蓄

1.3韵律自然

1.4豪迈的气概,奋发有为的精神。

2.课文拓展

2.1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为它而吟诵的诗人数不胜数。诗人刘禹锡在本诗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雄伟壮丽和气势磅礴,这也充分体现出他的豁达和豪迈。

2.2那么,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与掌握,我又搜集了一些诗人在被贬期间所写下的诗词,大家读读看,说一说你的感受。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来悲秋是失志之士在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之时,所产生的寂寥和死气沉沉之感。但本诗作者却并不如此,偏说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比不上秋天。他指引人们看到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的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就是不屈志士的化身,体现的是奋斗的精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浪淘沙之八》

这是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对奋斗的坚持,唤醒人们为了理想而奋斗,充分体现出它们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

这些古诗都体现了诗人被贬之后,并没有自甘沦落,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进行创作、生活。这也表达了诗人浪漫的理想,其通过豪迈的口吻倾吐出来,体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直白的美,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奋发和进取。

2.3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也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现在,你们能说一说,诗中的哪些词最能体现出这种情感?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理解、想象和情感,一起诵读这首古诗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训练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加深印象

浪淘沙

描写 黄河 弯弯曲曲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夸张

寄托 憧憬 田园牧歌式生活 想象

猜你喜欢

浪淘沙织女银河
问银河
银河升起
浪淘沙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问银河
问银河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赵学敏书法作品《浪淘沙?北戴河》
是织女,更是吃货
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