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分析

2019-09-10高笛 丁善鑫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体育教学大学生

高笛 丁善鑫

摘要:大学生体能素质不达标是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道难题,为实现对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学校对体育教学及相关研究的投入不断增加,期望能够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及成长的需求。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各个学校逐渐加大了对体育教学的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群体的肥胖检出率不断提升,其体质健康测试不过关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教学优化,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对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

1.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分析

1.1体育锻炼意识较薄弱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性不断提升,期望拥有完美的身材和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然而大学生对体能训练缺乏正确认识,未能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的意义。与体育锻炼相比,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体育锻炼可以是一次简单的跑步或比赛等等。同时,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在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动作结构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整个训练过程要克服疼痛和疲劳,以致部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不大[1]。

1.2对体能素质的重视性不高

目前大学生对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概念缺乏全面了解,良好的体能素质不仅是对运动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保证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要求,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自身的学习成绩,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缺乏关注,导致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但是体能测试无法达到标准的要求。

1.3体能训练指导不够科学

教师是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想要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体能素质取得培养,就必须要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对体能训练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同时,需要对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改进,通过丰富的训练方法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能训练活动中[2]。一般在传统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常常都是以跑圈进行耐力训练,以杠铃蹲举的方式进行力量训练,这就导致体能训练的过程比较枯燥。通过体育游戏进行体能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参与兴趣,使体能训练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目的。

2.培养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具体建议

2.1开展科学的体能专项训练课程

根据以往大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大,可以将体能训练课程作为必修课,并开展科学的体能专项训练活动,以此实现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在实际的体能训练活动中,由于大学生的生理负荷存在限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生理障碍,导致体能训练的任务无法顺利完成[3]。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使体能专项训练的功能效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体能专项训练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防止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同时,教师需要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出发点,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提高大学生体育水平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开展体育游戏,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以致大学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无法保证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体育游戏对大学生来说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能训练活动中。在开展体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时间、場地、设施等条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以此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大学生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由于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及其他方面的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体育游戏进行选用,确保体育游戏的类型及难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体能训练活动,还可以将对抗类的体育竞赛穿插到其中,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的体能素质及体育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3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

为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对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行优化,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体能训练的有效进行[4]。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需求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进行选择,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项目,这一类体育运动项目对场地的要求不高,能够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大球类项目,这一类体育运动项目对场地存在一定的要求,但是能够同时让多人参与到其中,实现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举办一些趣味性的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瑜伽、健美操、街舞等有氧舞蹈类项目,通过这些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同时,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体育俱乐部,加快体育社团文化建设,按照不同的特长、不同的爱好构建不同的体育运动社团和体育俱乐部,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及锻炼提供更好的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能素质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促进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进行优化,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大学生体能训练。具体来讲,可以开展科学的体能专项训练课程,开展体育游戏、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佟浩,廉东旭.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6):127+129.

[2]杨梦岐.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分析与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5):163-164.

[3]徐丽.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95-97.

[4]尹文芳.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103.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体育教学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