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9-09-10孙惠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

孙惠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与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如出一辙。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学科来说,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和案例,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一番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导入;教学内容;课后实践

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如今高标准的教育教学需求。针对如何改善教学中存在的“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教师应积极革新理念,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为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注重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引入,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

一、设置生活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亦是如此。新颖、引人入胜的课堂开场白能够吸引学生的快速注意力,使其从课间活动的嘈杂环境和兴奋状态中回味过来,以积极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在开展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生活化课堂导入的设置,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或是社會上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知识,从而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活动时,我在课堂伊始环节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即各路妖怪争相吃唐僧肉以求得长生不老的场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顺利引出话题后,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人从出生到逐渐衰老整个身体形态及容貌的变化视频,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生命的转瞬即逝,生命并非是一成不变、永恒的,应当利用有限的生活去做更多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在动人的场景和良好的氛围中引入相关教学内容,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如此一来,通过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生活化的设置,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的欲望和动力,推动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生活化创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课堂归属感

近年来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增添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或素材,如“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这些调整也都充分体会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倾向。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素材,寻求有较强教育意义的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充分融合起来,对教材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创编,从而拉近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透过自身的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对课堂的归属感,为高质量教学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进行“我们与法律同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我在课堂上引入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案例,如共享单车的话题。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小学生骑共享单车;共享单车遭到破坏、私占现象严重;单车的余额和押金不能顺利退款该如何维权等等,再引出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遵守、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法律在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如此一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创编,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意识,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地进展下去。

三、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提升学生政治素养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来说,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标准中也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打破课堂的局限,善于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寻求教学素材,在实践中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例如,以“敬畏生命”这部分内容为例,鉴于现如今的中学生生命意识浅薄,为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带领学生到革命先烈博物馆或是抗震纪念馆参观,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救灾英雄的感人事迹,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救助人民所做出的牺牲,他们在危难面前是如何迎难而上、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力量,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勇于面对。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敬畏生命、保护自我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紧急疏散演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此一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促进了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应兴.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7

[2]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