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赞赏和鼓励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

2019-09-10李琳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赞赏批评表扬

李琳

摘要:赞赏和鼓励就是正确引导孩子的一股正能量,也是对孩子做出正确行为的积极的暗示。赞赏不是针对孩子本身,而是贊赏孩子的正确行为。

关键词:赞赏;鼓励;表扬;批评;行为; 教育

赞赏不是针对孩子本身,而是赞赏孩子的正确行为。比如,不要说,“你这样安静地坐着,真是个好孩子”,而是要说“你这样安静地坐着非常好”。要将表扬或批评统一集中在孩子的行为上,因为教育的重点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理而不是针对孩子本身。在纠正坏习惯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孩子提出表扬,直到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是在不断地提醒他,你的希望是什么,也是在激励孩子继续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

例如,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会走路和说话这两种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从来不讲孩子的缺点、错误和不足,而是一味地赞赏与鼓励。

当孩子第一次试图独立行走时,他的步态显得非常无力、蹒跚而又笨拙。但是,妈妈的脸上总是流露出非常激动的神情,甚至高兴地大呼小叫,她真是太幸福了。或许,这位妈妈还会将旁边房间的人叫出来,看她小宝贝的出色表演!她绝对不会说孩子的步态不完美或者有什么不足,不会说他是那样摇摇摆摆,不会说他伸出手笨拙地保持身体平衡的样子,不会说他走起来歪歪扭扭,不会说他脸上惊恐的表情以及任何缺点。因为,只有不断鼓励、不断练习,所有问题才会予以纠正。

的确,在那种情况下,妈妈是不会对孩子挑剔的,因为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他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妈妈批评。但是,家长可以通过眼神和姿态表达对孩子步态不完美的关切,而且孩子也可以理解。不过,孩子看到的都是家长满意和快乐的表示,这对于他的鼓励作用十分明显。看到自己走路的尝试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他就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更加骄傲和自豪,然后愈发卖力的地练习。

这种情形同样会发生在孩子学说话的过程中。刚刚咿呀学语时,家长根本不注意孩子所犯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当然也就很少把它们指出来。相反,孩子从家长的表现得到鼓励,认为自己的话很容易被妈妈理解,而且妈妈显得非常高兴。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讲话,根本没有意识到妈妈宽容了他所有的缺点,因为他实在太小了。他不知道,自己讲的话需要大量的纠正、修改和改进,才能达到真正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果,在学习走路和说话的过程中,孩子总会不断进步,并充满热情和渴望。他们坚持不懈地主动练习,不会因此要求家长对自己的进步承诺某种奖励,也不用担心发生错误遭到惩罚。

或许,我们不能把他们在飞快的进步和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完全归结于家长的赞赏和鼓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赞赏和鼓励对于他们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果孩子在学习说话和走路的过程中,妈妈打断他们的练习,并且非常耐心地告诉他所存在的缺点、不足和错误,并且将这种做法变成每日的必修课,不仅会大大伤害孩子练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还会严重妨碍他的进步速度。

为了更加地全面理解赞赏和鼓励的作用,我们转向赞赏和鼓励的对立面——关于批评的话题。

假设一位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心惊胆战地将自己的作文交给老师。如果这位老师和蔼而又善解人意,可能模棱两可和含糊其辞地表扬说:“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或者说:“对于第一次写作来说,是一篇好文章。”然后,这位老师用从容而又细致的方式开始评价文章,试图揭示其中的每一个不足、败笔、错误、欠缺,以及其他问题。而且,听讲的不仅包括作者本人,还有全班同学或者朋友,其剖析批驳之细简直达到了苛刻的程度。虽然他的初衷是善意的,他批评的口气可能也很柔和,但是整个讲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批评和挑剔。这样一来,当这些学生交上作文以后,常常会感到如坐针毡。尤其是当他拿着自己经过批改的文章回到座位上以后,更会感到极度沮丧和羞辱,结果必然是彻底失去自信。

有人可能说,老师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对于他们的进步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才会予以改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那样,过于强调批评的作用。除了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外,还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如,只讲述或者评论其中的优点,同时注意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便调整自己将来的授课内容,帮助学生改掉这些缺点。当然,讲解这些问题时,老师的表达方式应该立足于普遍适用的写作技巧,以及一些应当避免的问题和不足,而不要或者尽可能少地提及学生作文中所犯的错误。

与批评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表述和准确表达的习惯,而且不会让他们因回想起自己过去的错误而感到羞辱,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写作会起到更大的帮助和鼓励作用。按照老师这样给出的指导意见,学生就会避免过去所犯的错误,而且很多时候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错误。

那么,赞赏与鼓励怎样才能有效实施呢?

首先,赞赏和鼓励要做到具体化。在对孩子给予表扬时,不能用一些不痛不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众化表扬,比如:一个孩子读了一段课文,我们会说“读得真好”。另一个孩子读了之后,可能还是这句“读得真好”。那么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吗?这样模糊的、大众化的表扬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吗?能一次又一次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吗?在教学过程中,和各种听评课中,我也学到了许多具体的、个性化的表扬,这些表扬确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你停顿停得真好。”“你的朗读速度把握得真不错。”“写字的姿势又正确又好看。”表扬学生读得有感情时,教师不是模糊地评价“读得真有感情”,而是具体地评价“你读得很沉重,让我听得心酸”“读得多轻快呀!你把文中的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老师也跟着快乐起来了!”这些具体的、富有个性的表扬,既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们清醒、客观地认识自己。

其次,要做到贴切、自然。

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赞赏和鼓励,比不分时机的表扬要来得有效得多。赞赏应该讲分寸,只有恰如其分的夸奖,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赞赏不可言过其实,让人听了“鸡皮疙瘩掉满地”的赞赏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的。那些刻骨铭心的赞赏和鼓励往往是语不惊人,贴切自然,但却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

第三,赞赏和鼓励应当多施用于“弱势群体”上。

赞赏和鼓励的重心应当放在以下这几类孩子身上:学习成绩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常有自卑感的学生;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很少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学生;情绪低潮屡受挫败的学生;常受他人讥笑的学生。关注这些孩子,并通过具体、自然的赞赏和鼓励,就能让这些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并改变消极的世界观。

赞赏和鼓励的目的旨在构建孩子的正确行为,让孩子产生积极进取的内动力。但是无论是什么教育原则,不管多么有效,我们都不能无限夸大它们的作用,不考虑具体情况盲目地执行,那样唯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现实案例,必须利用自己的策略和良好的判断力以及生活常识,以合理的比例对孩子进行赞赏鼓励和批评。

参考文献:

[1](美)雅各布·阿博特. 左手家长权威 右手赏识关爱.[M] 刘青山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

[2](美)杰瑞·维科夫.成功父母必须明白的五大原则. [M]毛娜译.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赞赏批评表扬
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的几点思考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的注意力需要“多彩”的途径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巧借自然作文浑然天成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