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大学城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的分析

2019-09-10刘烜昕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

刘烜昕

摘 要:大学城作为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行政办公、运动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其建设推动了公共交通及其配套设施和周边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刺激了周边区域的消费市场,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如今已经有广东广州、北京房山、上海松江、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福建福州等城市的50多座大学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山西大学城的体育资源及其校际间的共享进行分析,分析在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城;体育资源;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4-031-01

1前言

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北侧的山西大学城,占地9900亩,总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已入驻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等10所高校。山西大学城的建设推动了公共交通及其配套设施和周边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刺激了周边区域的消费市场,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山西大学城的正式运营是提升太原及周边区域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大学城体育资源作为山西大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共享必将提高周边人力资源的素质,带动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山西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通过图书馆、期刊和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学术资源,查阅大量国内外的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文献资料,进行广泛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掌握当前前沿研究的现状,掌握必要的研究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类比、综合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2体育资源的概述

就体育领域,对体育资源的概念说法不一。其一,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体育活动,扩大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体育的物质,资金,人力,时间和信息,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资。其二,体育资源是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水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潜在的条件。其三,体育资源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产生吸引性,有可能用来开发、规划和从事体育生产及活动的各种事与物(因素)的总和。上述三种表述,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资源加以论述,其中也有很多的相同之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资源的内涵也将不断扩充。

3山西大学城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目前山西省大学城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长期以来,高校行业化、条块化,高校间的相互协作少,意识形态的共享薄弱,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导致共享资源只能实现“部分”共享影响效果。

资源共享的覆盖面过窄。总体上看,目前,山西省大学城大学可以实现共享,显然是太少,实现共享的几所大学的共享是有限的,在一个小范围内,并没有形成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从资源共享的内容,只有少量的人力资源和设施共享,内容相对单一。

缺乏长期稳定的共享平台。目前,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双方共享的共享需求更是暂时的,它是解决资源的缺乏建立的共享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非常不稳定的,这导致不能使资源的使用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

4山西大学城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的发展对策

4.1转变传统思想,树立共享理念

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资源共享,充分认识到共享所能带来的“效益”,树立整体观念,从大局出发,系统组织、设立专門机构和专人负责本项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原则,积极打通一条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可行之路。

4.2激活课余时间,加强校际合作

首先是体育课程的共享,从学校角度来讲,一方面既保证了学生的课余锻炼,另一方面又缓解了运动场地的紧缺现象,

4.3引驻科研机构,提倡科研共赢

大学城内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充足,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有着良好的科研创作基础,如果能展开校际合作,共同进行体育领域的科研工作,将会开辟体育科研领域的一片新天地,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入驻大学城,以此来带动大学城校际间的体育资源共享。

4.4资源整合重组,创建共享平台

构建一个体育资源“共享平台”,如大学城资源联盟机构,或者创建一个体育资源网站,并专门成立体育资源共享管理委员会,负责维护和更新信息,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定期发布大学城内体育资源的有关信息。

5结论

根据山西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共享存在共享意识的情况下,共享一个单一的内容,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山西省大学城校际间体育资源的共享提出了一些建议: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共享的理念,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优势互补;激活课余时间,加强校际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际间体育比赛;引驻科研机构,提倡科研共赢,从而带动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与重组,创造一个共享平台,通过创造体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体育资源的最大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曲波.杭州高教园区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07(5):44-46.

[2]李永华,张文静,章讯等.试论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10):104-107.

[3]郭鼎文等.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J].体育学刊.2005(4):88-91.

[4]林长地.福州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人力资源校际共享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大学城资源共享亟须突破“玻璃门”[N].中国教育报.2013(12):13.

猜你喜欢

大学城资源共享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汤韵旋诗词三首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
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分析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