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9-10邓瑞金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负数德育教材

摘要: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

目前,新课程标准也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到相当高的地位,因此,德育不仅是班主任,也应是所有老师的一个重要工作。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数学老师的德育任务不轻。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任初中数学教师多年,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一些自己的见解,现归纳如下,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一、融德育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从四个方面对数学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设定,这四个方面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其中情感与态度这一层面明确规定了将德育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不过,在现实情况中,这一理念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其原因在于在很多数学教师看来,数学学科是关于数字、关于逻辑、关于思维的学科,实在和德育扯不上什么关系,德育教育应该是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任务,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教轻育”的。

但是在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初中各个学科都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各个学科的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通过挖掘数学科学内在的德育因素,能够将德育很好地融入数学教学当中,使之能够对学生施加长久的、持续的、积极的影响,唤醒学生内在的良好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德育素材

现实生活中很多数学老师存在“重教轻育”的现象,忽视数学教材中众多的德育素材,从而白白丧失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机会。还有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在数学课上进行德育渗透太牵强,德育的效果并不好。我只能说,那要看你如何去挖掘、如何去处理。

比如,在讲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后,我举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学生也举了一些例子后,这时我突然问了一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有时却要回避它,走一走弯路更好。”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疑惑,看着学生满脸的疑惑,这时我马上放了几段视频,都是有关横穿公路而出的交通事故。

面对血淋淋的事实,学生们明白了横穿公路的危害,应自觉走人行通道或天桥,这时候千万不要“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德育的效果不言而喻,比說一通大道理对学生的震撼要强烈得多,可谓“润物细无声”。从这段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我们能够从数学教材中挖掘出很多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所以,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认真从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挖掘出德育素材。

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实际上是很多的,有心人随时可以撷取。比如我们可以讲数学家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同学们数学家们手捧金灿灿的数学成就的背后,是他们付出的辛勤的汗水,是他们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培养同学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介绍数学家关于数学这方面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文明的举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而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已知和未知、绝对和相对、特殊和一般、准确和近似、曲和直等无不体现出事物的对立统一,这不就是辩证法的启蒙吗?轴对称图形的美、中心对称图形的美、公式的简洁美和形式美、数学规律的美、加减等对立统一的和谐美……

2.借助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讲了负数的概念后,在PPT上出现了“负数欧洲蒙冤记”几个大字。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了,脑海里一个大大的问号。看到同学们来了兴趣,我便讲道:“在14世纪的欧洲,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负数的存在,但他们却无法接受,以当时最知名的法国数学家丘凯为代表,公开说负数是一个荒谬的数。这使得负数在欧洲蒙冤三百年,直到17世纪荷兰数学家日拉尔才首先认识到了负数的合理性并利用负数来解决几何问题。”

然后我话锋一转,接着说道:“负数在中国大地上却受到了2000年前(公元一世纪)我们古人的公正对待,中国的一本有关数学的奇书《九章算术》就记载了正、负数的概念,并记载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利用正、负数解方程的方法。”然后,我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进行提问:“我国认识负数比欧洲早多少年呢?”当同学们答出1500多年后时,不禁惊叹了起来。然后我又指出:“第二个认识负数的国家是古印度,但比我国也晚了600多年。”

在我国的灿烂的历史文明长河中,取得了卓越的数学成就。显然,这些成就,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绝佳的素材。比如:七年级上的教材就还有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学的起源等素材。通过对这些数学成就不牵强、自然而然的介绍,显然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总而言之,学校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希望我们不断探索,找寻初中数学渗透德育的新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建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9年Z1期

[2]何玉琼.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作者简介:邓瑞金,男,贵州黔西南州,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长流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负数德育教材
教材精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学好乘方四注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