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件电阻值的在路测量

2019-09-10蔡艳武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蔡艳武

摘要:在電器维修中,常需测某元件的电阻值,而将元件从电路板上取下来检测较为麻烦,本文介绍了在路粗略测量元件阻值和精确测量元件阻值的一些方法及应用场合,分析了在路测量元件阻值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即未放电电容对测量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元件电阻;在路测量;粗略判断;精确测量;电容放电

在装配和检修电子器件时,常需测电路中某些元件或支路的电阻值。初学者通常认为只有将元件取下来才测得准确,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不需取下元件而在路直接测量的。

一、粗略判断某元件是否开路或短路时的元件阻值测量

检测电路时,如怀疑某元件损坏(开路或击穿短路)可粗略测其在路电阻值加以判断。例如:有些二极管和三极管工作在大电流、高电压的场合,较易损坏。检修时,为迅速做出判断,可将电路断电后用万用表直接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如阻值均很大,则说明元件己经开路;如阻值均很小,则有可能击穿短路。此时还要查看是否有阻值很小的元件与之并联,如有,则需焊开二极管一端后再检测。三极管也可同理检测。

电路中的一些保险、限流电阻,其阻值一般很小,且易烧坏开路。在电路断电情况下,这些电阻可在路直接检测,因它们一般串在负载和电源间,如测得阻值小于或等于其标称值,则电阻正常,如其阻值远大于其标称阻值,则说明元件己开路。

二、在路精确测量元件阻值

有些元件是可在路直接测得其精确阻值的。如图②中的R1、R2,因有电容、开关等直流电阻为无穷大的元器件将它们与电路其它部分隔开,断电后在路测量和焊下测量一样。

有些元件虽不能直接测量,但可间接测到其准确阻值。如图①,元件1和元件2串联,如己知元件1的阻值R1,只需通电测元件1和2的端电压U1、U2。根据串联电路特性I1=I2,以及欧姆定律可得,U1/R1=U2/R2,即R2=R1·U2/U1,故只需精确测得U1、U2的值,即可求得元件2的阻值(注:元件1和元件2应均为线性元件)。

图①

三、在路检测元件阻值时,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有些电路,因其工作电压较高,电路中又含有较大的电容,其放电很慢,会使在路粗略测量元件电阻值产生较大误差,引起误判。有时,甚至在检测时损坏仪表和电路中的其它元件,扩大故障范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故在路检测时应先将这些电容放电处理。

如图②为某开关电源等效电路的一部分。检测电路时应先将C1放电处理,因C1工作时充了电,端电压高达300V,而且放电时间常数很大,τ≈(R1+R2)C1≈175s ,电容放电完毕需经过(3—5)τ,约10分钟左右,放电十分缓慢,放电时在R1、R2上分别产生电压降U1、U2,此时,在路测R1、R2的电阻值就会产生很大误差,甚至会烧坏万用表和其它元件。

现分析如下:

图②

图③

如测量R1的阻值(见图③),将电路断电后,用万用表红表笔接A点,黑表笔接B点,U1可看作一个电源(C1充当电源),它与表内电池顺串,便使通过表头的电流增大(即电容C1提供给表头的电流IC和表内电源E提供的电流Ie方向一致)。表指针的偏转角增大,测得的R偏小,有时甚至会怀疑其短路。当反测:即用万用表黑表笔接A点,红表笔接B点时,U1与E反串,使得通过表头的电流减小,使测得R1的阻值偏大,当U1大小接近E时,指针几乎不偏转,R1会被怀疑断路。如U1>>E,将会使表头中通过的电流远大于其满偏电流而烧坏表头,有时会通过万用表将高电压加到某元件上而将之烧坏。由此可见,检测时对高压电容放电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高精密测量技术[J]. 任万滨,武剑,陈宇,曹晟,崔黎,翟国富. 电工技术学报.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