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2019-09-10李秋霞冯洋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品管圈老年患者

李秋霞 冯洋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科室护理人员以自愿报名的形式成立QCC小组,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以投票的方式选定降低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对影响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绘制出“鱼骨图”。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阶段性进行效果评价,最后制定出标准化流程图。结果:开展QCC后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率较开展QCC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QCC不仅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011-002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近年来,很多医院引入QC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护理工作质。我们通过开展QCC活动,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率,现将我们开展活动的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是科内组织的第一期品管圈活动,以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7名QCC小组成员,选出圈长1名,书记员1名,护士长为辅导员(不参与具体活动,负责指导和资源安排)。在品管圈小组会议上,通过“头脑风暴”,大家提出多项主题,最后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以投票的方式选定主题为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活动实施时间为2014年3月-9月,为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1.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病例、护理记录单及不良事件登记表等资料进行数据统计,本科室各种留置管路共126例,19例为非计划性拔管,占留置管路数的15.1%,其中(胃管13例、膀胱造瘘管3例、PICC置管1例、尿管2例)。圈员通过分析,结合改善前非计划拔管数据统计圈员进行投票,通过数据统计得出:护士宣教不到位占26.3%、患者认知度及依从性低占31.6%、护理操作不当占10.5%、家属不配合占21.1%、其它占10.5%。

1.3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x改善重点x圈能力)。现况值通过查检表收集到的数据为1.58(即每周平均非计划拔管1.58例)。改善重點通过绘制柏拉图并根据80/20法则,计算得出为84.2%。通过7名圈员对圈能力进行评价打分,得到圈能力为82.5%。本期活动目标值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为0.46(即每周平均非计划拔管0.46例)。

1.4对策及实施

1.4.1加强健康教育 置管前即对患者及家属充分讲解留置管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住院患者年龄偏大,理解力及依从性均较差,因此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反复性至关重要。针对住院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对听力不好的患者我们制作图片、制作宣传手册,对视力不好的患者我们反复讲解。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1.4.2保护性约束的使用 资料统计19例非计划拔管中11例为患者自拔,占总拔管数的57.9%。而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可以防止患者坠床、撞伤、抓伤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还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但约束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还可能对躁动患者造成约束部位的损伤。

1.4.3预防堵塞拔管 堵塞拔管主要为食物、药物颗粒过大或过度粘稠所致。针对鼻饲饮食者,如流食为家属提供,鼻饲前会充分检查,避免过度粘稠并剔除颗粒食材,掌握正确的胃管冲洗方法,鼻饲药品要充分研磨,鼻饲前后用温开水20ml充分冲洗胃管,防止堵塞胃管。针对中心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严格按规范使用和维护。

1.4.4避免过度牵拉 更换体位及护理操作时,应首先妥善固定各管路,避免牵拉脱管,除对陪护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外,对扩生及新入科护士亦应加强培训。

1.4.5对管路妥善固定 胃管采用防水胶布及棉质细带双重固定法,即先用防水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再用棉质细带打结固定胃管,从鼻翼两侧经耳廓上绕枕后一周于耳前打活结固定,松紧以能伸入一指为宜。中心静脉置管除缝

1.4.6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士除加强业务学习,还注重责任心、耐心、爱心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过硬的理论基础,才能向患者和家属宣教留置胃管的意义及重要性。有强的责任心,才能按时巡视病房、细心观察病情变化。

1.4.7制定标准化流程 对于每一位需要置管的患者首先做好评估,此评估表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每周一评估,及时发现现存及潜在性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程度及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动态的护理措施。对家属进行告知与宣教。如有必要,需反复进行。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 经过3个月的对策实施与检讨,于2014年6月-8月,对留置管路144例进行效果确认,结果显示:非计划拔管为5例(胃管3例,膀胱造瘘管1例,尿管1例),非计划拔管率为3.4%,平均每周非计划拔管0.41例,较品管圈实行前的非计划拔管率15.1%有明显降低(见表2)。且低于目标值0.46例。

2.2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但解决了临床一线的护理问题,为自我展现提供了一平台。通过学习品管圈知识,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圈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每个人的责任心、自信心及科室的凝聚力。激发了大家工作的热情。

3讨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主动性,护士完成治疗工作之余,便深入病房,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谈,了解了患者及家属所想,解决患者所需,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完善了防止管路非计划拔除的流程,降低了留置管路非计划拔除率,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品管圈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将持续不断地运用到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猜你喜欢

品管圈老年患者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