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卧床患者家属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课程意愿调查及分析

2019-09-10胡珍艳顾蕾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属调查培训

胡珍艳 顾蕾

摘要:目的:了解患者家属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意愿,为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医养科、重症医学科中长期卧床患者家属(家庭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医学知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家庭护理人员以中年为主,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以女性为主(60%),文化程度较低,近75%的患者家属仅有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93.6%以上的调查对象愿意参加医学知识培训,80%以上的家属对压疮护理、排便护理、口腔护理、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生命体征监测等课程感兴趣,尤其是压疮护理、排便护理,有95%以上的患者家属愿意参加。而对血压管理、血糖管理、气道管理、心肺复苏等课程比较不感兴趣,愿意参加的人数不足60%。结论:多数的长期卧床患者家属愿意参加临床医学知识培训,并对一些简单的基础课程较为感兴趣,但制定并完成合理的培训计划仍需要不断的探索。

关键词:家属;临床医学知识;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001-003

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剧,医疗条件的进步,尤其是重症医学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使重症患者的致死率下降,但致残率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生活质量差,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重,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这类患者病理损害持续或长期存在,且目前医疗水平无法治愈或需要长时间的功能康复训练,故大部分患者需要回归到家庭,那么家庭护理能力成为决定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家庭护理人员的医学知识匮乏,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这类患者常常因为误吸、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一系列的卧床相关并发症反复入院治疗,甚至死亡,远期生活质量较差。如果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医学知识培训,将有可能降低患者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并没有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家庭护理员进行综合性的临床医学知识及技能进行培训的相关报道,故本课题组拟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家庭护理员,进行有目的,简单的,有效的,综合的临床医学知识培训,为更好的了解患者家属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意愿,从而为患者家属医学知识培训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进行横断面调查,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医养结合科、重症监护室的长期卧床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纳入:长期卧床患者的家属,承担主要照顾任务并愿意配合调查,限1名家属参加。剔除:1.不愿接受培训或文化程度低无法自行填写问卷的家属;2.家属为医务人员;3.院内死亡的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终末期的患者,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问卷设有总指导用语,交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采用客观选择题的方式,不记名自行填写问卷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阅护理及护工培训手册,自行编写完成。本问卷只是对现状进行调查,不涉及任何测量,故未进行信效度等心理测量学分析。问卷内容包括:(1)患者家属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学历);(2)患者的主要诊断;(3)筛选出的与患者预后相关的13项课程内容(压疮的防治和护理、排便的護理、肺部感染的护理、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气切的气道管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康复训练、个体化营养、心肺复苏、危急重症识别);(4)患者家属意愿程度,根据Likert等级划分法,按照愿意程度,将“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校对,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采用构成比按照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问卷回收和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研究期间长期卧床患者共收住94例,其中拒绝参加的家属6(6.4%)例,排除文盲或无法自行填写问卷的家属10例,家属为医务人员4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疾病终末期患者9例,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其中信息完整、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91.7%。55名调查对象中,年龄在30-50岁有38(69%)人,女性有33(60%)人,高中及以下学历有4l(74.5%)人。(结果见下表1)。

2.2患者的疾病构成55名患者中,有12(21.8%)人患有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有11(20%)人肺部感染;11(20%)人患有糖尿病(均为2型糖尿病);余21(38.2%)人患有肿瘤、心血管疾病、痴呆等其他疾病。(结果见表2)

2.3研究对象对培训内容的意愿80%以上的家属对压疮护理(53,96.4%)、排便护理(54,98.1%)、口腔护理(46,83.6%)、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48,87.3%)、生命体征监测(52,92.5%)等课程感兴趣,尤其是压疮护理、排便护理,有95%以上的患者家属愿意参加。而对血压管理(29,52.7%)、血糖管理(27,49.1%)、气道管理(26,47.3%)、心肺复苏(32,58.2%)等课程比较不感兴趣,愿意参加的人数不足60%。(结果见表3)。

3结论

多数的长期卧床患者家属愿意参加临床医学知识培训,并对一些简单的基础课程较为感兴趣,但制定并完成合理的培训计划仍需要不断的探索。

4讨论

4.1要足够重视长期卧床的患者的医学知识培训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己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随着国家医疗条件的发展,失能老人(失去自理能力:尤其是完全失能老人,基本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饮食起居)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达到1239.7万人。而且近年研究及临床工作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致残疾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众所周知,卧床患者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消耗,不仅是家庭的负担,也是对国家医疗保障系统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卧床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家属及社会经济压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2016年赵俊,在文献指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由家庭医生团队提供长期、全方位、一体化照顾)可减少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减少患者再次住院的次数,提高居家养老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然而我国家庭医生十分紧缺,因此此种模式无法大规模的开展,使患者受益,却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即对家庭护理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长期卧床患者的医疗及护理技巧,从而对长期卧床患者的长远预后起到良好的作用。

4.2卧床患者家属现状分析本调查发现家庭护理人员以中年为主,平均年龄在45岁,近70%的患者家属在30-50岁之间,以女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近75%的患者家属仅有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而且是在剔除文盲的基础上(详见表1)。可见对患者家属的医学知识接受能力差,培训困难,培训内容及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否则均会导致培训失败。临床操作技能可能更有利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故本课题会适当增加临床技能部分,在培训过程中去总结,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家属掌握卧床患者的相关医学知识。

4.3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查阅文献发现,脑卒中、骨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视力障碍、痴呆等是引起患者长期卧床的危险因素,其中脑血管病所致肢体功能障碍和智能减退是患者长期卧床的首要原因,然而高血压、糖尿病又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长期卧床又可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坠积性肺炎、低蛋白血症、褥疮等,如果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又可导致脑梗死,肺栓塞,心肌梗塞等恶性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糖尿病、肺部感染、脑卒中患者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人群(详见表2),与文献报道结果类似。通过上述对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分析,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参阅护理及护工手册,挑选出主要影响卧床患者生存质量的课程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92%以上的调查对象愿意参加医学知识培训,80%以上的家属对压疮护理、排便护理、口腔护理、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生命体征监测等课程感兴趣,尤其是压疮护理、排便护理,有95%以上的患者家属愿意参加。而对血压管理、血糖管理、气道管理、心肺复苏等课程比较不感兴趣,愿意参加的人数不足60%。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患者家属感兴趣的课程相对比较简单,而其造成的损害是直观的,显而易见的。如压疮[9],有文献指出,居家卧床者压疮发生率可达50%以上,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压疮经久不愈合,尤其是Ⅳ期压疮,全皮层缺失,伴有肌肉、肌腱,甚至骨骼的外露,可谓触目惊心,但其除非合并严重的感染,一般不会导致患者死亡。相比较而言,患者家属较不太感兴趣的血压、血糖、气管管理,更易危及患者生命。故本课题组会在对患者家属感兴趣的课程进行重点培训,并对其他的課程进行积极的宣传及解释工作,让患者家属了解其重要性,更好的参与到医学知识培训过程。另外,由于本调查样本量较少,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样本代表性具有局限性,仍需要后续的大样本的支持,故在培训结束之后,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内容的考核,评估培训成效,并进行满意度调查,不断的完善培训内容及方式,以更好的为患者家属服务,最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家属调查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