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的设计实践

2019-09-10张国庆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张国庆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学也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本文以小學美术为例,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做好课堂互动谈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美化社会生活的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互动能力

一、小学生美术课堂互动现状

互动教学是指在课堂中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自主学习提问,达到双方的思想碰撞。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得到重视,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受到重视。但由于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美术课堂学生互动并不理想。根据调查发现,超过半成以上小学生美术课堂与教师互动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与教师互动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回答教师问题和自主提问;二是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不善于在课堂中与教师形成互动;三是学生习惯被动教学,没有信心和勇气和教师互动。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课程中,如果教师讲解部分比较多,学生互动的部分少,那么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动手能力显示了学习的方向、深度,而动手能力的强弱决定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有效方式。

(二)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引导学生在课堂自主提出问题的技巧掌握不足,课堂自主提问的效果还没有凸显出来。利用好课堂自主提问这一教学手段,对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师在解答学生的提问时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充电,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增加课堂互动,不断去思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活力,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

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学生提问能力是增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培养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利用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学习情况。例如在二年级学习流动的颜色,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了解颜色,教师通过学生动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了解难度。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美术课堂互动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趣味式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爱因斯坦文集》中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到美术学习中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美术品鉴能力。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总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书本知识仅仅限于静态的知识内容,学生对于美术作品难以做到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置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三年级学习魔幻的颜色这一课,学生对于三原色叠加出其他颜色不能生动的感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色块叠加的动画,让学生上台动手拖动色块叠加出颜色。学习冷色和暖色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颜色拟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愿意加入互动。

(二)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增设主题互动环节

在课堂中,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根据课程进度,适时设计一些主题互动环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小组制作大赛、我是设计师、美术情景剧等多种主题互动形式。例如在学习万花筒这一课,学生学习到万花筒的花纹是对称的以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绘画、剪纸、折纸等方式,将喜欢的万花筒图案展现出来。自己设计喜欢的万花筒图案,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案。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快速图形对称的知识,也能产生对颜色的感知。除此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增设美术小剧场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剧情、设计道具,将课程内容用短剧改编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动手中增强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适时给予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是培养学生互动能力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意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把握实践环节中指导的度,从而激励学生的参与互动。例如,在学习蔬果的剖面这一课,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各个角度的剖面图。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动手切开苹果、梨子、香蕉、西红柿等蔬果,通过观察发现各个角度的剖面图的异同,将自己看到的剖面图画出来。同学们画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比较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剖面图不同,请学生思考出现不同的原因。学生们在进行动手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感知瓜果蔬菜的剖面结构,运用自己学过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技能表现蔬果的剖面图。

四、结束语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不仅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但是让美术课堂学习发挥其真正的价值,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共同结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技巧的提升,这是任重道远、不断求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陆梦颖.探究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201.

[2]钟右艳.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 .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凌曼曼.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68.

[4]沈慧.小学美术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03):71-72.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