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思考与探索

2019-09-10李晓桐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训练量

李晓桐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田径运动训练原则,然后从完善田径训练体系、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与科学调控与训练恢复等三方面,分析了高中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控制策略。希望对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师带来启示,促进其科学地提升田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田径;训练量;训练强度

一、高中田径运动训练原则

首先,落实需要了解运动员的生长环境,行为习惯,生活背景,性格特征,保证训练的针对性,将心理训练与学生的日常训练实践活动相结合,尽量避免身心疲惫的现象的产生。其次,在田径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单项技能训练,掌握正确的技术概念以及技术要领,分析日常训练之中所存在的桎梏。通过及时的纠正以及调整,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最后,在田径运动身体训练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以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度以及反应能力为依据,将定期的训练,有规律的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

二、高中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控制策略

(一)完善田径训练体系

为了保障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更好一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之中,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更好地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学校管理者以及体育老师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田径训练体系,保障田径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的合理性。其中老师需要以该体系建立的实质要求为前提,了解教育制度建立以及训练管理制度建立之间的相关性,将文化教育与田径训练相结合,保障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缓解个人的紧张感以及疲劳感。其中文化课程不仅能够缓冲学生的训练疲劳度,还能够让学生对与田径训练相关的各类知识有一个更加宏观的掌握,提高学生认识个人身体机能的水平。只有充分地意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才能够保障学生主动地接受老师的引导,对各自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进行主动的调节。

在落实相关的训练活动时,老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观察,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教练员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训练效果。教练员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将平时的训练与突击训练相结合,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之中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变化,从而对实际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进行有效的调节,更好地促进训练效率的整体提升。

(二)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对于高中体育老师来说,在落实田径教学的过程之中,除了需要保障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的合理配置之外,还需要实现专业训练与强化训练之间的紧密结合,其中专项训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为立足点和核心。相比之下,强化训练则更加关注个人身体机能的保持以及提升。在落实专项训练时,老师必须要尽量避免过于专业以及过于宽泛,因为过于专业的专项训练,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方位技能,同时会导致肌肉的反应十分的集中,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平衡发展。但是如果专项训练过于广泛就会导致肌肉的反应十分的混乱。为了能够有效地突破这两个极端,在专项训练时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保障训练日程安排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训练的混乱,以训练的循序渐进为原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专项训练与强化训练之间的有效配合还能够更好地保障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合理性,提高运动员个人身体素质的同时,积极避免各类训练疲倦。专项训练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教练员需要注重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合理分配,以提高运动员个人的水准为切入点,通过专项动作的有效分解来更好地为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参与的频次差异较大,教练员需要在保障训练时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训练强度以及身体素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保障学生个人的特殊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整体提升,为学生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三)科学调控与训练恢复

从目前来看,许多高中老师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之中往往会直接忽略训练之后的恢复过程,将大部分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训练模式的选择上,过于注重对运动员个人身体潜能的挖掘以及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合理分配,同时也难以保障运动员持久竞争能力的整体提升和培养。许多运动员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之中,个人的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作之中,最终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身体健康。为了能够突破这一不足,高中体育老师需要以田径教学的科学训练方法为切入点,严格按照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对现有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学生既能够积极地挖掘个人的运动潜能,还能主动地参与不同的体育锻炼,真正地掌握田径学习的精髓以及核心,更好地实现个人综合技能的整体提升。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后期的训练恢复过程相对比较漫长,老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为学生个人的田径训练指明道路以及方向。学生个人需要主动和老师沟通,说明个人的特殊情况,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结合自己在田径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鼓励。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在生活实践经验以及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实际身体情况来调节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保障自身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提高训练水平的前提上主动地参与各种田径训练,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海滨.浅谈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2):36+38.

[2]李祖添.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5(03):271.

[3]张永军.关于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思考[J].田径,2014(06):51-52.

猜你喜欢

训练量
谈高三模拟考试的工作要旨
浅谈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分析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深入思考
刍议初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
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