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海洋文化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张伟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张伟瑄

摘  要:本文先由国民薄弱的海洋意识引出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进而说明海洋意识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儿童抓起。通过对我国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发展及现状进行研究,更深层次的了解海洋意识教育,分析我国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进展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是海洋意识教育的基石,国民较强的海洋意识将会利于提升海洋战略地位,益于民族进取精神的形成和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解决我国小学海洋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将利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

关键词:海洋意识;小学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教育;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兴海强国,必先强教。由于由于我国的一些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华夏民族根深蒂固的“大陆思想”“黄土文化”,海洋意识薄弱,海洋知识也普遍匮乏。海洋教育起步较晚,海洋人才匮乏且后劲不足。只有教育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大力发展海洋教育才能将我国从海洋大国带向海洋强国。不仅要注重高校人才专业性的素养,还要注重少年的海洋意识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以满足未来对海洋人才队伍的需要。

一、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区域差异

一方面,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少年海洋学校”主要分布在自身海洋科普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暂时并未普及到广大东西部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涉及海洋内容的“校本课程”一般是在“乡土教育”的框框下开展的,是根据家乡、学校情况开展的。因此,涉及海洋内容的“校本课程”基本分布于沿海地区。另外,“校本课程”因不具有普遍性不可能作为升学考试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本课程”教学效果。

(二)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教材缺乏

海洋教育是新兴学科,因此除了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开设海洋教育校本课程外,中小学基本没有完整的海洋教育教材,并且各年级各学科中涉及的海洋教育的知识内容比较少,通俗化的海洋教育读物较少。中小学海洋教育也只是海洋教育的一部分,专著则更少。另外现有的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海洋知识培训。即使海洋意识教育不同于海洋知识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其对教学目标的理解,都会影响到海洋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甚至影响教育的创新、与时俱进以及系统的海洋教育模式形成。

(三)海洋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由于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处在渐成体系的过程中,还未成体系,一些现有的海洋教育资源未被整合到海洋教育资源内。如一些传统的海洋文化、乡土文化等都可以作为本地海洋意识教育的资源。另外涉海高校的设施资源,如海洋博物馆、海洋生物标本馆、船舶模拟器实验室,甚至把涉海高校的校园作为中小学生参观的资源,也足以激发其对海洋浓厚的兴趣。

(四)小学海洋意识教育体系问题

学校教育虽最具体系、系统化,但由于海洋意识教育长期被忽视,现行的少年海洋意识教育体系多是零散的海洋科学知识基本认知普及。一些机构和涉海部门容易把海洋知识教育和海洋意识教育混为一谈,各教学阶段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標体系,没有细致的教学内容划分,这跟海洋意识极具综合性、复杂性有关。特别是对小学生进行一些海洋知识的引导,造成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未必能够培养学生的海洋兴趣,反而打击了其学习热情。

二、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根据年龄、区域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

任何教育都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认知能力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教育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在被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完成对学习目标的学习。海洋教育也在其列,海洋意识教育亦是如此。小学海洋意识教育需根据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海洋意识教育内容,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有层次性、渐进性,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并做好各阶段的衔接。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启蒙时期,海洋教育应把握好这个教育阶段。为了不给其造成学习负担和压力又能培养其对海洋的兴趣,应对其进行最简单的海洋意识教育,通过一些游戏、故事、图片、视频简单了解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军事等。尽量减少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海洋常识的普及,来培养他们的海洋情感和海洋意识,从而渐渐促使小学生向往大海,从小有个海洋梦。

(二)建立健全少年海洋意识教育的保障机制

政府还应加大对海洋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少年海洋意识教育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少年海洋意识教育的长效持续机制,在制度上促使海洋意识教育的开展能够持续长久的的顺利开展进行。另一方面,少年海洋意识教育的理念先进头脑,而后才能更好地走进课堂。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进行适当的海洋意识培训,使学校领导班子以及老师能够改变传统的重陆轻海意识,从而少年海洋意识教育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海洋教育课题需要资金扶持,要确保教育经费的独立性,鼓励海洋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教师的研究和创新。国家可设立专项基金用来支持和宣传海洋意识,适当发展海洋公益事业,这有利于在全国形成浓厚的学习海洋文化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三、结束语

海洋教育有助于改善全民海洋意识相对薄弱的现状,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海洋人才,有助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儿童海洋意识的强弱、海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若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海洋意识、海洋概念,将不可能投身于海洋科技研究,也不可能从事于海洋事业,直接影响到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分析当前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开展的主要方式及其存在的普遍问题。再以小学海洋意识教育作为实证,分析其开展方式、经验借鉴并试着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大学,2012.

[2]吴闻.韩国、日本的海洋科技计划[J].海洋信息,2002(1).

[3]张伯玉.日本通过第一部海洋大法[J].世界知识,2007(7).

[4]李令华.美国海洋补助金及其对海洋教育的资助[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