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调研分析

2019-09-10江智贵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4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图形意识

江智贵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包括点、线、面,基本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及计算、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等。它们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且在直观具体的“图形与几何”学习中,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基于这一点,2018年9月,我对所教学的六年级二班35名学生开展了“图形与几何”“数学问题意识”方面的一些调查。

一、调研的方式、内容及目的

(一)调研的方式、内容:这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开展了“学习习惯与态度中对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与阐述方面的调查”及“该年段对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前学习情况调查”两个方面的调查。

(二)调研的目的:通过对学生两个方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有利于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提出针对性的学前调查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素材,联系学习经验与生活实际,能否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有效而关键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及训练。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及建议

(一)在学习习惯与态度中对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与阐述方面的情况分析及建议:

调研内容及情况分析:

1.在生活中,你能发现与“图形与几何”有关的数学信息吗?

2.在学习生活中,你能发现老师讲解中、学生发言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吗?

有71.4%的学生能发现生活中与“图形与几何”相关的数学信息,有80%的学生能发现老师、学生发言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说明在“发现问题”方面多数学生在生活中还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从生活中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联系生活与课堂,产生联想与疑惑,生成一些数学问题,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3.在学习“图形与几何”中,你能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4.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你能根据学习材料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

5.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敢于提问吗?

6.在课堂上,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能主动、积极思考吗?

联系生活实际,有77%的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需要出发提出与“图形与几何”相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62.9%的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提出数学问题;有51.3%的学生在学习有困难时偶尔敢提问。说明在“提出问题”方面,多数学生可以提出数学问题,但离开课堂、老师后的主动性不强,存在不善于提问、不敢提问的心理负担,也缺少主动思考问题的动力和习惯。

7.在学习中,你怕提出数学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8.你提出的数学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了吗?

9.你提出的数学问题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同的原因是什么?

有42.9%学生怕同学嘲笑而不敢提问;有54.3%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偶尔得到认同。74.3%的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表述不清;有2.9%的学生面对问题不加思考,随意回答。说明有部分学生面对提问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欠缺,缺少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导致提出的数学问题缺少条理性,不是有效而关键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也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学生在学习习惯与态度中对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与阐述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与“图形与几何”相关的学习素材,只有通过众多的感性素材,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心需要”而产生数学问题。

2.教师要善于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提炼有效的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提出有效、重点关键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3.老师要营造平等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克服心理负担,不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并鼓励学生清楚地表达数学问题,敢于质疑老师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参与问题的讨论,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并能清楚阐述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只有不断地参与思考与讨论,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

三、该学段对“图形与几何”开展学前调查情况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及情况分析:

1.经过以前的学习,你已经知道或者掌握“平面图形”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把你知道的写出来吗?

关于学生对以前平面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较好的,只有部分学生对平面几何中的“周长、面积、体积”还是遗忘较多,说明在学习中还需要进行弥补。

2.在学习与探索“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时,你知道或掌握了那些探索的方法,能介绍给同学们吗?

对于学生掌握的学习与探索的方法方面,还是有部分学生除掌握观察、量一量、折一折、以及“转化思想”外,确实有较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其探索与学习的方法,多数学生不懂就只有问老师、同学,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十分欠缺,学生只想知道知识的结果,不想知道“为什么”产生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分低下。

(二)对“图形与几何”开展学前调查情况的建议:

1.在新课教学前要安排学生多去观察、收集相关的学习素材,积累足够的感性材料,为新课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要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从中能不能想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把想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整理。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好让学生在其情境中观察、体会、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触动问题意识;同时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参与学习、思考、交流,大胆质疑,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信心。

3.老师要作好课后的总结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什么没有数学问题产生;有的学生为什么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想的数学问题与同学老师分享与交流。老师要多想为什么,只有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注意情境与各环节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图形与几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要让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内需”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问题要解决就要在生活需要中产生问题,而“问题意识”是“产生问题”的源泉。故在学习“图形与几何”中,學生要在“学前”收集学习素材,预习中产生有效而关键的“数学问题”,为探究新知产生兴趣与愿景;而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图形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分图形
找图形
消防意识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